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地震頻傳害怕不安! 家長該如何安撫孩童?如何幫助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2024.05.17 21:00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4月3日花蓮發生7.2強震,至今仍餘震不斷。即使是成人,地震來時心中往往還是會升起一絲絲恐懼,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地震過後,父母該如何安撫孩童?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呢?臨床心理師蔡百祥分享地震後陪伴、關懷孩子的方法。

地震後應聆聽孩子感受 並給予安全感安撫不安情緒

地震過後,讓人們對於大自然的力量感到畏懼,臨床心理師蔡百祥指出,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成人身上,也讓從未體會到天災的孩子們,帶來額外的壓力。

臨床心理師蔡百祥認為,恐懼不容易消散,父母親的安撫對孩子來說極為重要,家長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試著消弭孩子心底的不安:

  • 聆聽孩子的感受:

情緒與恐懼相當深層,並不一定會展現出來,應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經歷,毫無顧忌地盡情訴說,並從中抽絲剝繭發現孩子真正的感觸。

  • 給予安全感:

可以輕輕抱著孩子,告訴孩子他們是安全的,父母會照顧好他們,讓孩子能感到安心。

制定計畫、透過遊戲模擬 幫助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此外,天災來臨時往往毫無預警,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臨床心理師蔡百祥表示,父母也可以透過以下方法,幫助孩子制定計畫和應對方式,建立保護自己的技巧:

  • 制定計劃:

和孩子一起討論,如果下次地震來襲時可以怎麼應對,例如:一起準備「避難包」、討論緊急疏散的路線等。透過明確的計畫與步驟,孩子會更清楚如何保護自己,不再手忙腳亂。

  • 遊戲模擬:

可以試著透過模擬練習學習技巧,例如:在不同地點或時間遇到地震時,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從中練習深呼吸和放鬆技巧。

地震後應保持生活「穩定」 若變動應告知孩子原因

除了上述方法外,臨床心理師蔡百祥也提醒,在地震或其他的天災過後,其實最重要的是保持生活的「穩定」,父母應盡量維持日常生活,不過度變動,例如:每晚的家庭晚餐、睡前說故事或其他家庭的活動等,孩子會很快從規律中找到安心感,降低對未知的恐懼。

但如果真的因天災發生了一些變動,如:無法上學、無法進行日常的作息等狀況,臨床心理師蔡百祥表示,這時也必須跟孩子說明原因,並一起規劃重返學校、重返日常作息的準備,這樣一來,孩子也能快速的理解原因,並期待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日子。

資料來源:蔡百祥臨床心理師天災恐懼後的理解與關懷

【延伸閱讀】

天搖地動震不停? 5招緩解「地震幻覺」緊繃情緒

地震受困如何「自救」增加獲救機會? 切記!壓傷骨折別做1事以免大出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7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