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改善「社恐」先理解為何害怕。院長指6方向,親友的理解很重要!

今健康/今健康 2024.05.17 11:02

生活大多需要和人互動、連結,不過這對社恐的人來說往往相當不自在,有的時候還會感到非常焦慮。若個人自在到還好,但若感到困擾,例如其實很想和人交流但會怕,就建議尋求專業幫助。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指出影響及治療、改善之道。

我/親友有社交恐懼症怎麼辦?
改善社恐,先理解為何害怕。

社恐並非只是害羞,而是真的會怕:
楊聰財院長表示,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常見的焦慮障礙,這並非只是害羞,當事人在社交場合、表演情境、包括獨自報告等場合,往往會比一般人更害怕或不安,甚至在幾天或幾周前就感到焦慮,過度擔心被他人評價笨拙、羞辱、尷尬等。也可能會出現相關生理症狀,包括臉紅、發抖、腹痛等。也可能引起恐慌發作,或因為過度害怕而需要極力忍受、或迴避社交場合。即便這些擔憂不大合理。

了解社恐為何害怕:
社恐常見在13歲左右被發現,視個人情況也可能更早或成年後才發現。引起社恐的相關原因,可涉及到大腦結構、遺傳因素、性格特徵、原生家庭、生活經歷、人文因素等。以大腦結構來看,例如大腦的血清素水平影響焦慮,在處理焦慮或壓力時就會有所不同。基於這點,也有許多研究認為社恐在某些家族當中可能遺傳。有些人也會天生就較為內向或敏感。而若受到原生家庭過度保護或不被支持、理解,乃至於在生活經歷上被霸凌、羞辱等,這些也都可能增加社恐的可能性。在高度重視群體和諧、極為重視社會地位的文化中,也可能使人往社恐發展。

社恐的影響不只是社交:
社恐若未治療或改善,也可能持續長期的影響,影響也不只是一般社交,畢竟人大多都需要人,難以和人連結、建立關係,在工作、學校、日常活動等都可能受到影響,也就如同得要獨自生活。

#楊聰財 #楊聰才身心診所 #社恐 #社交恐懼症 #社交焦慮症 #恐慌症

社交恐懼症可以如何治療?
院長指3大方向多管齊下!

楊聰財院長指出,治療社交恐懼症可分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還有支持性治療,可多管齊下,對於改善也會更有幫助。

心理治療如何進行? 
心理治療包括了認知行為治療及暴露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普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式,透過幫助當事人識別認知、改變負面思維模式,藉此降低非必要的恐懼、焦慮,改善社恐。暴露治療則是逐步讓當事人在安全的環境當中面對情境,處理使自己感到焦慮的事件、跨越障礙,進而減少焦慮感或迴避行為。

藥物治療有哪些藥物?
藥物治療上常見使用抗憂鬱劑及抗焦慮劑。抗憂鬱劑如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等,都是治療社交焦慮症常見用藥。抗焦慮劑如苯二氮平類藥物,多用於短期控制社交焦慮的症狀,不過因為成癮性,不建議長期使用。

支持性治療如何進行?
支持性治療則可如團體治療、家庭治療,主要就是透過安全且良好的互動治療心理狀態。團體治療可在心理師指導下,讓當事人與相似情境的人互動,可互相學習。家庭治療則在幫助家庭成員理解當事人,並以更有效的溝通及互動,藉此改善社恐。

#楊聰財 #楊聰才身心診所 #社恐 #社交恐懼症 #社交焦慮症 #恐慌症

6大方向助改善社交恐懼症!
醫:親友理解相當重要。

主動優化生活:
除了治療之外,楊聰財院長也鼓勵當事人可以透過主動改變生活的方式,為自己從生活帶出更多改變,形成正向循環。包括規律運動、良好作息、充足睡眠、營養均衡、學習放鬆、親友支持等,都是有助降低焦慮的方式。

多吃吃「開心食材」:
像是牛奶、香蕉、深綠色蔬菜等就常被視為「開心食材」。平時也可以多主動練習放鬆,例如深呼吸、腹式呼吸、冥想等都是可簡單幫助降低焦慮的方法。

當社恐了解不用害怕:
就像每個人都需要被了解、每個人都有害怕的事物一樣,社交恐懼症的人也需要被理解,當沒人能理解,當事人便會形成獨自奮戰、只能靠自己。反之在避免刺激、激將、恐嚇,在有界限的前提下理解當事人,更能提供情感支持、安全感,讓當事人更能了解自己並不孤單、不用對此感到害怕、漸漸的增加信心,便有助多鼓勵練習社交、逐漸暴露、參與活動、尋求專業協助,因此親友的支持與協助也會顯得格外重要。

了解社群恐懼或焦慮的原因,透過日常方式進行調整,必要時讓親友、專業身心科醫師、心理師予以協助,更有助改善社恐、促進與人交流及互動。

#楊聰財 #楊聰才身心診所 #社恐 #社交恐懼症 #社交焦慮症 #恐慌症

《延伸閱讀》

.恐慌症當下怎麼辦?怎改善?醫教6招應對,真的不行就「躺平」。

.創傷後留意4大症狀早檢查,防急性壓力障礙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