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打破「匱乏循環」,在數位浪潮中奪回生活主導權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2024.05.12 12:00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對我們的生存來說不可或缺的事物,像是食物、資訊、影響力、財產、地球上的時間、做了會讓我們感覺良好的事等等,都是稀有、難以找到且短暫的。存活下來並將基因傳遞下去的人追求更多,他們天生傾向於暴飲暴食、大量收集物品與資訊、尋求對他人與環境的影響力,並過度追求享樂與生存動力。

遵循這些演化的渴望讓我們得以生存,對所有物種來說也仍然有意義,除了一種之外。

為何我們的欲望永遠無法滿足?

當人類在工業革命期間想出以更快速又便宜的方法生產物品,我們的匱乏環境便快速轉變為富足的環境。到了一九七○年代,這場革命的好處已擴展至已開發國家大多數人民的身上,之後便一直蔓延到全球。

如今我們已擁有進化所渴望的豐盛──有人可能會說是過量──物品,例如食物(特別是高鹽、高脂、高糖的種類)、財產(堆滿網購商品的家)、資訊(網路)、情緒調節劑(藥物與娛樂),以及影響力(社群媒體)。

然而,我們依然被設定成像是擁有的還不夠似地去思考與行動,彷彿我們還處於那些匱乏的古老年代,頭顱中的那三磅神經束總是在掃描背景,挑出並優先考慮匱乏提示,且促使我們做出更多花費。

我們仍然被迫吃下比身體所需還要多的食物,衝動地搜尋更多資訊,買更多不必要的東西,運用手段爭取對他人有更大的影響力,盡我們所能去得到另一次短暫的快樂,專注於獲取我們沒有的東西,而非運用並享受我們已有的東西。我們擁有一顆匱乏的大腦。

探索大腦永不滿足的真相,揭開富足真正的意義

科學研究顯示,匱乏的大腦在現代富足的世界中並非總是有意義,如今它經常對我們不利,而外在的力量正在利用它以影響我們的決定。我們無法撼動的,似乎是這些適得其反的行為的根源。那些習慣嚴重阻礙了我們改善身心健康、幸福,以及發揮全部潛能的能力。成癮症、肥胖、焦慮、慢性疾病、債務、環境的破壞、政治爭端、戰爭等等,不都是由我們對更多的渴望所驅使的嗎?

人類過去經歷過重要的匱乏提示,但新冠疫情發生在一個奇怪的時刻。在這個時刻,科技已加速發展,使我們能夠充分獲得天生所渴望的一切,同時也讓企業得到前所未有的洞察力,讓他們能確切了解如何利用匱乏的大腦來影響我們的行為;特別是那些能快速連續一再重複的行為──最終會對我們造成傷害。彷彿有某種更大的行為模式在發揮作用,幾乎就像一個匱乏的循環,我甚至開始稱這個我注意到的模式為「匱乏循環」,它似乎是扼殺「適度」的連續殺手。

我們或許已走出疫情,但它所造成的渴望與花費的浪潮卻尚未退去。我們總是一直朝著「更多」前進。而更小的匱乏提示也總是微妙地引導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即使是在最好的時候,仍會促使我們進入快速重複花費的匱乏循環行為模式中。

本文摘選自《大腦不滿足》,方舟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調查:國中生越晚睡,網路成癮風險越高! 專家教「如何脫癮」而出

狂喊+1買到剁手 你也有強迫性購物心理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7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