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正在進行44天、7階段的國會大選,各黨鏖戰到6月4日才會有正式結果。贏得下議院543席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合,她們的黨魁依法組閣。若以印度14億1,000萬人口來平均,約260萬人口才選出1名下議院議員,選1個國會議員的難度,像是在選台灣的直轄市市長。如想選上印度總理,你的黨或你的政黨聯合就必須在272個相當於台灣直轄市的選區勝選,更是難如登天。印度人民黨黨魁莫迪這次是挑戰5年1任總理任期的第3任。一般預料他會再度連任。
前美國總統川普2020年初訪問印度時,在第5大城亞美達巴德的板球場對12萬5,000群眾說,莫迪是印度「一位苦幹實幹、夙夜匪懈的偉大鬥士」,印度在他領導下已有2億7,000萬人脫貧,未來10年貧窮人口將消失,印度不久將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中產階級。在此5個月之前,川普已在白宮接待了莫迪,美印兩國達成了在半導體供應鏈、戰略性礦產、通訊、太空、量子技術、國防、學生交流、大學研究交流、能源、醫療等全面合作的協定。去年,莫迪再度踏上白宮紅地毯,同時還到美國國會演說。拜登總統讚揚美印戰略夥伴關係「邁入一個新里程」。
[caption id="attachment_60723" align="alignnone" width="2048"] 拜登總統讚揚美印戰略夥伴關係「邁入一個新里程」/X畫面[/caption]國際新聞界談印度無可避免的「大國崛起」已有多年,主要是廣土眾民、人口年輕、3面臨海、自由民主,過去印度在國家方向及治理上,現代化改革走得慢,以至於讓中國獨領風騷40年,現在出了一個「經濟掛帥」的右翼領導人莫迪,不止是堆土機,整個社會都動了起來,加上美國與中國爆發地緣政治衝突,中國受到封鎖、打壓,印度則受到刻意扶持,此消彼長,國際觀察家終於確認,印度崛起的時候到來了。
1993年左右,我曾安排過印度駐台代表到台中跟數百名廠商演講,這位代表的前一個經歷是印度駐古巴大使,那時印度的每人GDP(名義)是300美元,台灣是1萬1,300美元,他跟廠商公開說,印度每人GDP不到台灣的零頭,「永遠趕不上貴國的發展水準。」可是那時印度已把好幾顆衛星打上了太空,後來我跟他說,印度的太空計畫發展得不錯,他卻不置可否。幾年以後,我外派莫斯科,又有一位印度駐俄經濟參事跑來辦公室找我,那一年印度剛完成核子試爆,我說印度很厲害呢,他卻回答說,不知印度發展核武是為了什麼。可見印度的官僚及精英階層,對國家發展方向是看得清楚的。
31年後的2024年,印度每人GDP與台灣的差距,由38倍縮短到13倍,看來印度還有1段長路要走,但是同時期,印度GDP在世界的排名,由1993年的第16名,躍升到第5名,而且與第3名的德國與第4名的日本差距相當接近,2029年之前,絕對可以擠下這2個老牌工業大國,而躍居全球僅次於美國、中國的第3大經濟體。今天印度的國家方向已經相當明確,就是改革、鬆綁、迎頭趕上。她去年GDP成長率6.1%,高於美國及中國,也遠高於富裕國家1.2%的平均水準。
印度正在沿著中國的老路崛起,她去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一個分水嶺,特別是,印度2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高達47%,高於中國的29%,而兩國國民受學校教育的年數是差不多的,中國的中位數是8年,印度是7年。文化上,通曉英語的印度年輕人比中國人更能接受西式消費,手機裝上數位支付系統構成的龐大消費族群,正在吸引國際性企業爭相進駐,「只要1人買你1個鈕扣,就夠你發大財」,這是早期形容中國市場「龐大」的慣用說法。
中國的「大國崛起」是純粹的人口量體形成的,只要你釋放你的10億級勞動力,你的GDP就可輕易超過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這些也號稱「大國」而人口不過幾千萬、1億出頭的老牌工業國家。有了廉價勞動力,資金與技術自然源源而來,創造GDP的本事基本上是來料加工與裝配。零組件不是進口,就是外國投資在地生產。所有中國能做到的,印度也能做到,卑之無甚高論。
今天中國的「大國崛起」,與歷史上的「大國崛起」有所不同。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包括前蘇聯)以及美國,都是先享有航海、軍事、工業等科技優勢,然後是開疆闢土,進而稱霸世界。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國崛起」沒有多少科技元素,也沒有開疆闢土,今天即使中國併吞了台灣,領土只增加不到0.4%,GDP也不過擴充5%,跟當年德國、日本及蘇聯的四處兼併,相差很多。
中國航太及尖端武器的發展,是在俄羅斯提供的技術合作下硬撐起來的,能唬人就好,實戰行不行在所不問。中俄技術合作是為共同對抗美國及西方,這裡面有俄羅斯刻意的「大放送」,反正她的軍工產業受西方封鎖,在冷戰最後10年已呈現大幅落後,沒有需要敝帚自珍。就中方立場,中國的需求大、人工便宜,當然合作生產比較划算。現在經常侵擾台海的「殲-11」就是中國版的「蘇愷-27」。我參加了幾次莫斯科航空展,看「蘇愷-27」的表演,對這一型戰機的外觀特別熟悉。
俄羅斯不只技術支援中國,也支援印度。因此,中國建造了航空母艦及核動力導彈潛艦,印度便跟著建造各1艘,都是同門師兄弟。究竟中國的俄式武器比較厲害,還是印度的?那就要問一問當師父的俄羅斯。我在莫斯科時,曾聽說俄羅斯比較偏心印度,印度拿到的武器,總是比中國先進一級。中國若是要仿製俄羅斯的飛機發動機,我看俄國是不會真心幫忙,發動機這種精密組件沒有幾個國家會做,二戰前會做的幾國,到現在還是這幾國,就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國這5國。
[caption id="attachment_60730" align="alignnone" width="821"] 去年印度登月小艇成功降落月球南極,這是人類第一次探險可能有水的月球南極。[/caption]去年印度登月小艇成功降落月球南極,這是人類第一次探險可能有水的月球南極,過去美國、蘇聯及中國只在月球赤道探險,印度走了跟人家不一樣的路,算是科學上的一項突破。印度預定明年將入送上太空,莫迪已經提名4位太空人擔任這項任務,最終目標是2040年將人送上月球。此舉可能翻轉世人對印度科技的看法,你若能將人送上月球,還有什麼不能做的?
我看T台有主播把中國最近完成的太空船「對接」,講得好像是不得了的技術突破,其實美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前蘇聯在70年代,早就實現了太空船的對接。又中國火箭最近升空,各國都要擔心火箭殘骸會落到她們國家,但美國在80代就已發展了火箭的重複使用與「太空梭」,進入21世紀,更實現了人類第1次太空旅行。
2021年美國曾在火星無重力下讓1架動力直升機「獨創號」(Ingenuity)飛行了72小時。最近更傳出美國1977年發射的「航海者」(Voyager)1號及2號,在1989年完成對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的探測任務之後,雙雙駛出太陽系的日光層,開始了星際旅行。俄國在與美國跨世紀的太空競賽中早已看不到美國的車尾燈。
[caption id="attachment_60724" align="alignnone" width="2560"] 川普訪問印度時說,「美國和印度將成為人類進入星際和太空的旅程中的朋友和夥伴」/X畫面[/caption]川普在亞美達巴德的板球場說,「美國和印度將成為人類進入星際和太空的旅程中的朋友和夥伴」。印度太空探險與太空事業有美國的合作,是很容易超車中國的。中國因美國反對,無法加入國際太空站,因此只能抱著俄國的老舊技術,悶著頭搞自己的太空站,基本上還是拾人牙慧,看不出有什麼科技突破的潛力。
今天開發中國家要在航太及國防工業上迎頭趕上,不是要靠俄羅斯,就是西方技術,所謂「自主技術」是自吹自擂。一國發展出領先世界的尖端技術,通常是累積幾代人的心血才有的成就,哪有什麼「彎道超車」的可能,不過是宣傳口號罷了。印度的國防武器還有80%是俄國製造、俄國技術、俄國規格,但是,套用捷克汽車Skoda的電視廣告詞,印度終究是要使用美式武器的。
俄製或俄式武器在中東及烏克蘭戰場,已可看出不敵美製或美式,在此情況下,中國製造的航太及國防設備還有什麼出口競爭力? 今天中國製造的民生用品及設備還能暢銷全球,是得助於西方大廠的技術。掌握技術便掌握生產。例如,最新款的Iphone-15已不只在中國生產,也在印度生產,不只由印度鴻海生產,也由印度本土財團TATA生產。要在哪裡生產,由哪家公司生產,由掌握技術的美國蘋果公司決定。
[caption id="attachment_60726" align="alignnone" width="1440"] 印度本土財團TATA投入半導體產業。/TATA網站[/caption]中國與掌握技術的美國爆發地緣政治衝突,只能說「膽子很大」,美國不只掌握技術,也掌握市場,中國只做中間的製造部分,美中衝突讓印度乘虛而入。中國能藉由「世界工廠」崛起,印度當然亦能。但美國仍是關鍵。
美國是「世界最老民主國家」,對印度崛起不會擔心害怕,只會惺惺相惜,這是印度崛起與中國崛起的不同之處,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印度會是開發中國家中唯1的「西方大國」,她獲邀進入領導世界的G7集團,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