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呼籲,代表處應根據國際標準採用「台北」一詞,而不是「台灣」,以化解與北京日益緊張的關係。對此,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強調,辦事處的名稱是基於兩國政府經過一系列雙邊協商後共同同意的。
根據立陶宛LRT報導,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設立後,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惡化,北京降低了與維爾紐斯的外交關係,並對立陶宛進行貿易禁令。
圖/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翻攝Gitanas Nausėda臉書)
尋求連任的瑙塞達指出,雖然原則上歡迎在立陶宛設立這樣一個代表處,但在與中國關係穩定的背景下,認為有必要更改其名稱。他引述專家意見,即該辦公室的中文名稱對應到是「Taiwan」,而非「Taiwanese」,北京認為這是台灣試圖以獨立國家的身分行事,而在其他國家,類似代表機關皆以「台北」名義運作。瑙塞達表示,名稱的調整可以作為立陶宛向與中國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的訊號。
圖/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強調,辦事處的名稱是基於兩國政府經過一系列雙邊協商後共同同意的。(翻攝Gitanas Nausėda臉書)
另一名總統候選人、立陶宛現任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則表示,大多數決策者已經意識到,立陶宛強迫台灣更改辦事處名稱既不明智又無用,瑙塞達在最近的政策辯論中也曾表達類似立場,因此如果瑙塞達的立場發生變化,那將是令人驚訝和難以理解的。
莫尼特說,中國是威脅立陶宛國家安全的國家之一,而且中國正在幫助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以台灣為代價來「恢復」與中國的關係,會損害立陶宛在人們眼中的聲譽。
對此,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發聲明表示,知道現在是立陶宛重大選舉的競選季節,再次強調,辦事處的名稱是基於兩國政府經過一系列雙邊協商後共同同意的,台灣和立陶宛應該向前看並繼續共同努力,進一步推進彼此的雙邊關係。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