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薛子隨筆》川陝自駕遊雜感 - 故國之思 (4)

優傳媒/ 2024.05.08 07:19

我的自駕遊雜感,還是可以蘇東坡的詞,來劃下句點:《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祖國大地的千年歷史長河中,留給了我們無限的追思,與永恆的緬懷。(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1.蜀漢非 “大漢”

 

我的川陝自駕遊,漢中是一個重要旅遊地,我在漢中停留了五天,多有故國之思。

 

漢中是劉邦漢家王朝的發祥地;也是蜀漢劉備,擊敗曹操的古戰場;以及諸葛亮五次北伐的根據地。

 

當年曹丕篡漢,立國號為“魏”,漢獻帝被罷黜,“漢朝”國祚,至此正式滅亡。劉備以恢復漢室為畢生的志業,即於成都稱帝,國號依舊是“漢”。

 

所謂的“蜀漢”,是後人的稱呼,以別於“西漢”與“東漢”。

 

當時劉備的説法,他是漢高祖劉邦後裔,在成都即帝位,繼承了大漢王朝的“正統“。他就是“漢”,沒有“蜀漢”的説法。

 

這段故事,與“中華民國”有類似之處。自1949年起,“中華民國”不再統治中原大陸,遷到台灣,繼承“正統”,依舊以“中華民國”爲國號。但是,遷到台灣後的“中華民國”,已逐漸不爲世界所承認,她能代表“中國”。

 

漢中市博物館。

 

後世可能會稱 1949年之後的中華民國為“台灣的中華民國”,以別於“有中國代表權”的“中華民國”。就像後世不認爲“蜀漢”能代表“漢朝”。我們簡稱三國為“魏吳蜀”,而不是“魏吳漢”;可見“蜀漢”的概念,已經是“蜀”多於“漢”了。

 

“蜀漢”的主體性概念,是偏居於“蜀”的地方政權;而不是“漢”這個 “中國”政權了。

 

“蜀漢”(在四川的漢朝)與“中華民國在台灣”,有相似的困擾。譬如蜀漢政權的“外省人”與“本省人”的“省籍矛盾”與權力分配問題;“本省人”不支持“外省人”“北伐”的問題等。

 

蜀漢的本省人,是益州本土人士;外省人,是隨劉備入川的河北與荊州人士。

 

蜀漢地方政權,相對勢孤力單,終將被“中央政權”所滅。劉備的蜀漢覆滅,合乎中國的歷史發展規律。

 

鑒古知今,其歷史邏輯引申含義,提供我們想像空間。

 

韓信的“拜將台”。

 

2. 漢中古跡與美食

由於歷史因素,漢中古跡頗多。有“古漢台”,是“漢王”劉邦在此地的行宮,現在增建為“漢中市博物館”。

 

在市區,有韓信的“拜將台”。韓信是軍事天才,帶著群散兵遊勇,竟然能夠所向披靡,打遍天下,是個奇才。

 

在定軍山地區,有諸葛亮祠堂,諸葛亮墓,三國名將馬超墓等。

 

定軍山諸葛亮墓。

 

漢水穿越漢中市區。在漢水河畔,有極爲寬闊的行人步道區,花木扶疏,江水清澈開展。沿江散步,非常舒服。在台灣,沒有如此美好的江景。

 

漢中位於高大的秦嶺以南,氣候、降雨量、皆屬於中國南方人文地理環境帶,與四川類似。理論上,應該劃歸於四川省爲宜。

 

若將漢中劃歸四川省,四川很容易發展成爲,可攻可守的獨立王國。劉邦與劉備故事,都是殷鑒。

 

因此,自元朝以來,中央政府就刻意把漢中,劃歸於陝西省,以制約“四川省長”成爲割據勢力。

 

可知中國行政區域的劃分,多有國家治理因素的考量。

 

因爲漢中兼具四川與陝西的人文地理特性,漢中多有地道的川菜與陝西風味餐廳。

 

在漢中市漢台區蓮湖路上,就有多家頗爲地道的西北餐廳。這些都是“居民街美食”,味美而價廉。

 

我無意間進了家小吃店,賣脆皮 “老潼關肉夾饃”,配上“棗兒桂圓豆漿汁”,非常可口,我連吃三天,欲罷不能。臨上高速公路前,我還特地外帶兩套肉夾饃,在高速公路休息站享用。

 

3. 諸葛亮北伐

小説《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六出祁山”,事實並非如此。

 

諸葛亮從漢中出兵北伐,直接面對的。就是高大的秦嶺。秦嶺長800公里,寬200公里。

 

北伐的選擇,是穿越秦嶺,或是繞道秦嶺。

 

 

如果穿越秦嶺,由東往西,有四條通道。分別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如上圖)

 

子午道最靠東,最艱險難走。出了子午道,就是長安。

 

褒斜道相對好走些,是秦嶺的“幹道”。褒斜道的北端是五丈原,出了五丈原就是郿縣,再往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周原,在長安以西150公里餘。

 

陳倉道在褒斜道以西,出了陳倉道,就是今天的陝西寶鷄,距長安有200公里餘。

 

這些古道,各有其歷史故事。

 

子午道有名,是因爲蜀漢大將魏延曾向諸葛亮建議,讓他帶兵五千,走子午道突襲長安。魏延認爲,長安守將是曹操女婿夏侯楙,此人不知兵,絕非對手。魏延可以一鼓拿下長安。諸葛亮大軍再由西來會合,可以合力攻取洛陽。

 

諸葛亮認爲此計風險太高,沒有同意。

 

陳倉道,則是因爲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故事,天下聞名。

 

如果要繞過秦嶺,就是往西走“祁山道”。祁山道比較寬而好走,適合大軍出征。出了祁山道,就是甘肅天水地區,離長安就遠了。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走的就是“祁山道”。

 

出兵前,諸葛亮寫了著名的《出師表》給劉禪,表明心跡。諸葛亮兵出祁山,造成隴西震動。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紛紛投降,形勢大好。

 

就在此時,曹魏名將張郃趕到,擊潰了防守街亭的先鋒馬謖。幾乎截斷了諸葛亮的後路與糧道,諸葛亮被迫快速退兵。

 

這個故事,就是中國劇曲中,膾炙人口的《失街亭》、《斬馬謖》、《空城計》三段戲目,合稱《失空斬》。故事精彩,不論是京劇還是歌仔戲愛好者,都耳熟能詳。

 

諸葛亮選擇兵出祁山,應有他的考慮。一方面經祁山拿下隴西天水,可以控制河西走廊,與西涼連結。另一方面,拿下隴西,可以得到優良的養馬場,發展騎兵。

 

我一路參觀紀念館,瞭解情況,終於明白了,諸葛亮一共是五次北伐。兩次是繞過秦嶺,走“祁山道”;一次是“陳倉道”;兩次是“褒斜道”。

 

諸葛亮五次北伐,其實嘗試過不同的進攻路綫,很辛苦。

 

第五次,也就是最後一次北伐,走的是褒斜道。此次北伐,諸葛亮與司馬懿在五丈原相持百餘日,結果就是《三國演義》第104囘,回目所謂的《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三國志》作者陳壽,是這樣評論諸葛亮的: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衆,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意思是説,諸葛亮治理國家,公正嚴實,爲人民所敬愛,是“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既生孔明,何生仲達》?

 

不過,諸葛亮“連年動衆,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陳壽認爲,出奇制勝的用兵之道,恐非諸葛亮的强項。

 

我認爲,很多人都有他命中注定的對手,諸葛亮的對手是司馬懿。諸葛亮很强,司馬懿也很强,所以諸葛亮無法攻入關中,司馬懿也無法進入漢中。

 

如果換個對手,結局就不同了。

 

後來的曹魏鄧艾,就是蜀漢姜維命中注定的對手。姜維年年北伐,就是沒有辦法有重大突破,因爲他的對手,先有陳泰,後有鄧艾,都是厲害人物。

 

一個人面對他命中注定的對手,心情會很矛盾。

 

一方面你與對手鬥智、鬥勇、鬥命,讓你享受到,你能有完全發揮能量的樂趣與機會;另一方面,這個對手,又擋住了你,完成登峰的夢想。

 

你的“命中註定對手”,往往是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很遺憾的是,你與你的對手,命中註定定,就是要終身以性命相拼搏。

 

劉備寄人籬下時,曹操邀請劉備青梅煮酒。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難道曹操不是劉備的知音?

 

司馬懿與諸葛亮在五丈原對峙,有使者來,司馬懿只問諸葛亮的飲食起居。然後説“食少事繁,豈能久乎?”司馬懿又何嘗不是諸葛亮的知音?

 

人説《既生瑜,何生亮》,我認爲周瑜與諸葛亮,並不是長期對抗的敵手。應該説《既生孔明,何生仲達》,更爲貼切、更合乎史實。

 

蘇東坡的詞。

 

4.結論

歷史與地理不可分。親臨其地,對於歷史的感受,格外深刻。

 

我的川陝自駕遊雜感,始於蘇東坡的詞: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我的自駕遊雜感,還是可以蘇東坡的詞,來劃下句點: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江山如畫,多少英雄豪傑,在祖國大地的千年歷史長河中,留給了我們無限的追思,與永恆的緬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