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06 10:39:03)全球供應鏈正在向「多鏈」的區域化模式轉變。在供應鏈轉移的策略思維中,東南亞地區擁有區域性的關稅協定優勢和市場潛力,扮演著關鍵角色。特別是泰國作為東協第二大經濟體和新加坡作為外資投資環境友善的重要國家,被視為臺灣推動新南向政策的重要目標和國際經貿合作夥伴。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日前共同主辦,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之「全球供應鏈布局機會與挑戰 泰國及新加坡投資解析研討會」,邀請專家從供應鏈角度出發,解析泰國及新加坡投資趨勢。
因疫情後的供應鏈重整、生產基地轉移和國內製造需求增加,泰國政府提出了許多優惠措施,例如泰國的投資促進機構(BOI)提供各種投資優惠方案。同樣地,新加坡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金融體系吸引了眾多產業前往設立業務。然而,無論是投資於泰國還是新加坡,都需要公司先了解當地的政策法規和稅務要求,並爭取當地的投資獎勵優惠,同時根據需要進行海外融資。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政策組組長顏鳳旗致詞時表示,因應美中貿易衝突及俄烏戰爭,供應鏈移轉至第三國為目前投資趨勢,臺商企業最大的移轉基地就是新南向國家,其中泰國與新加坡是政經情勢與生產環境相對適合的國家。對企業投資來說,掌握當地政府的優惠措施及法規要求等相關政策,有利於供應鏈順利移轉。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胡光華致詞時表示,近年美中貿易衝突與地緣政治因素,加速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並促使企業移動生產基地,海外事業逐漸轉向新南向市場,泰國與新加坡因發展潛力及外資投資環境俱佳,成為不少企業轉移生產基地及資金調度中心之選擇。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國際事務長暨東南亞及印度業務主管會計師吳偉臺表示,無論中美兩強爭霸,乃至於近期的俄烏戰爭,使得現今國際情勢更加詭譎多變,對於以製造見長的臺灣企業,過去以全球為疆界、以成本效率為優先考量的全球供應鏈,被迫改變為「短鏈」或「多鏈」的新型態。根據PwC Taiwan的《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有39%的臺灣企業領袖認為企業營運持續受到地緣政治衝突威脅,為了降低供應鏈風險,在地採購、生產、銷售已成為許多企業領導者心目中必選之選項。
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經濟組組長Ms. Dheerangkun Uchino開場致詞時表示,泰國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並且已成為許多產業的區域中心,特別在汽車、PCB及電子產業等有完整的供應鏈優勢。在投資環境方面,泰國位於東南亞且位處東協中心點,成為東南亞地區貿易和投資樞紐。泰國與多個國家享有自由貿易協定,對投資者友善的投資優惠與法規,且提供設備齊全的基礎設施、穩定的電力、高速網路等,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將支持並讓臺商在泰國尋求良好的投資機會和商業合作。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東南亞及印度業務服務秘書長張智媛表示,近年投資東南亞的臺商主要原因是基於供應鏈移轉,如泰國近期吸引大量電路板業者前往。同時因應全球最低稅負制的施行,東南亞國家的稅收優惠也跟著有所變動,外資企業面臨被當地國稅局查核的情況增加,建議在申請租稅優惠時,需要考量企業的真正需求。而近期臺商面臨台灣受控外國公司(CFC)制度上路,必須詳細提前規劃,例如考量使用新加坡作為控股公司,綜合考量集團的稅務影響。
張智媛從輔導多數臺商企業投資東南亞的經驗分享,跨國企業從規劃投資開始,不只考量投資國當地事宜,更必須要以 「集團角度」評估,由於投資當地涉及許多複雜議題,建議前往泰國或新加坡投資的臺商尋求外部專業資源及團隊協助。
吳偉臺建議臺商企業投資東南亞,應針對進場、營運和退場三個階段進行長期商業規劃,對所涉國家之稅務法規應有基本瞭解,並適時尋求專業意見,分析投資落地需要特別留意的實務及風險,才能成功因應供應鏈布局新局勢,朝向永續經營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