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慈科大kilangedau原民週 全方位認識排灣族

慈善新聞網/ 2024.05.02 15:16

排灣族學生帶領大家體驗排灣族圍舞和特有舞步。

  你知道排灣族語kilangedau,翻譯成中文,就是「請聽」!五月二日至十日,慈濟科技大學舉辦kilangedau原民週,不但廣邀師生品嚐傳統搖搖飯,還邀約台東土坂(Tjuwabal)部落首席巫師包惠玲到校演講,安排分辨階級、家族最重要圖紋象徵的刺繡吊牌體驗,更播放紀錄片《Muakai的跨世紀婚禮》,從飲食、習俗到文化底蘊,讓師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排灣族!

  排灣族傳統飲食-搖搖飯(pinuljacengan),類似閩南人的野菜粥。排灣族語pinu是「放入」,ljaceng是「蔬菜」,合起來就是「有放菜」。烹煮過程,得不斷攪拌,避免小米和野菜沾鍋,所以,又叫「搖搖飯」。口味講求味道單純,全看當季盛產哪些野菜,就直接入鍋,妥妥的季節限定款。

  特別的是,一家人環坐在鍋邊,一人持一小湯匙,由鍋邊繞圈挖取食用,強調「只能挖自己面前的吃,中間的要留給長輩」!至於鍋子正中間、刻意保留未攪動過的搖搖飯,正是留給因忙碌,來不及食用的家人,也意味著「看自己眼前有的就好」,展現出排灣族各就各位、安分守己的禮節。

考量到衛生安全,大家用公筷母匙的木勺,將搖搖飯分裝到環保碗裡。

  考量到飲食衛生安全,原資中心特地準備了公筷母匙,讓大家自行分裝搖搖飯至環保碗。添加了野菜龍葵、南瓜、小米的搖搖飯,再搭配豆腐乳,讓學生胃口大開,一杓接一杓的裝!護理系二年級學生陳苡萱(阿美族)表示,排灣族搖搖飯較濕軟,和阿美族的hakhak,也就是蒸熟的糯米,口感完全不同。

  目前,慈濟科技大學共有715名原住民學生,以阿美族、太魯閣族和布農族為大宗。相較之下,排灣族學生僅50人,排行第五。學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專案助理游翊表示,去年原民週以卑南族為主題,今年改為排灣族,就是為了讓大家了解不同族群文化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既能促進跨文化的理解與尊重,又能強化族群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鍋子正中間、刻意保留未攪動過的搖搖飯,展現出排灣族各就各位、安分守己的禮節。

  尤其,原資中心特地邀請台東土坂(Tjuwabal)部落首席巫師包惠玲,以「排灣族巫觋x守護部落的療育力量」為題分享。因為,在排灣族,女巫師扮演著族人與神靈、祖靈溝通的媒介角色,是族人日常祈求平安福運、問卜請示,以及醫治疾病的執行者,重要性無庸置疑。護理科二年級學生呂郁婕表示,對排灣族的巫師文化特別感興趣,所以也和朋友報名了講座。

  每逢祭儀或家族婚慶,排灣族人穿傳統服飾盛裝出席,而服飾上的刺繡,正是分辨階級、家族的重要圖紋象徵,分別是頭目、貴族、勇士、平民。所以,原資中心邀請排灣族國寶Ljavaus陳媽媽工作室創辦人陳利友妹,教導學生製作刺繡吊牌。同時,也安排在校的排灣族學生,分享族群文化,體驗排灣族圍舞和特有舞步。

  難得的是,原資中心預計播放紀錄片《Muakai的跨世紀婚禮》,呈現台大人學博物館和佳平部落合辦的「台大國寶婚禮」,以聯姻結盟的方式,讓國寶祖靈柱(女祖先)正式嫁給台大,建立部落與校方的永恆連結,更看見原汁原味的傳統排灣族婚禮!護理系一年級學生潘欣昀(排灣族)表示,看到部落長輩逐漸凋零,母語和文化也快速嚴重流失,除了要加強族群認同感,更要把握機會,向大家介紹排灣族的傳統文化。

慈濟科技大學舉辦kilangedau原民週,從飲食、習俗到文化底蘊,讓師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排灣族!

撰文/葉秀品、蔡淵轅;攝影/蔡淵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