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薛子隨筆》川陝自駕遊雜感 - 故國之思(3)

優傳媒/ 2024.05.01 05:54

當地人有個説法:“做事學曹操,做人學劉備”這句話,我認爲,很值得玩味。就史論事,劉備有極爲堅强的意志力,强烈的使命感,與吸引人才强大魅力。在陳壽的心目中,劉備是個英雄人物,有“高祖之風”,他與諸葛亮的相處,是 “古今之盛軌也”。(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1.劉備北伐  

傍金牛道而行,穿越大巴山,過四川廣元,進入陝南漢中,漢水流經漢中,漢中因而得名。

 

漢中是盆地,與成都平原隔了大巴山,與關中平原隔了秦嶺。漢中的漢水東流,下至軍事重鎮襄陽。襄陽往北,是南陽平原,可一馬平川,直插中原腹地洛陽。

 

西元214年,建安19年,劉備攻占益州成都,劉璋投降。劉備的下一步,就是要拿下漢中。

 

劉備的老祖宗漢高祖劉邦,就是在漢中起家。

 

當時項羽滅了秦國,分封諸侯,把劉邦分發到漢中荒僻之地。劉邦知人善任,在漢中拜韓信爲將,經歷四個月的休整,依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直入秦川,定三秦,滅項羽,得天下。

 

因爲劉邦被項羽封爲漢王,起家於漢中,劉邦立國之後,定國號為“漢”。今天所謂的“漢朝”,“漢人”,皆源自於漢中。

 

西元217年,劉備親率精銳,大舉北伐曹魏。

 

劉備的戰略思維很清楚。他以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全力攻漢中。他若拿下漢中,關羽可以經由荊州北伐襄陽,漢中與襄陽,再經由漢水相通。劉備自己,可以效法劉邦與韓信,再由漢中出兵,攻取關中。

 

諸葛亮的《隆中對》,説得很清楚:

 

“跨有荊益,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的北伐,史稱《漢中之戰》。

 

定軍山寨門。

 

2.定軍山是關鍵

劉備的漢中之戰,除了荊州的關羽之外,精銳盡出,如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延、劉封等。劉備身邊的“軍師”是法正。

 

諸葛亮駐守成都,主要處理内政與後勤供給。諸葛亮的任務,類似劉邦的蕭何,而非張良。

 

劉備入川時,身邊的軍師是龐統,也不是諸葛亮。諸葛亮當時在荊州,協助關羽,穩定劉備的大後方。

 

我想像,如果諸葛亮一直在荊州,沒有去成都,關羽應不至於犯下“大意失荊州”的錯誤。

 

《漢中之戰》的主要戰場,就發生在古陽平關與定軍山。

 

古陽平關在漢中城西邊約 45公里處, 是扼守漢中的門戶。不論是由北方的陳倉道,或是南方的金牛道而來,要想入漢中,都要經過陽平關。陽平關前漢水圍繞,易守難攻。

 

曹魏的陽平關守將是夏侯淵。劉備與夏侯淵在陽平關相持一年餘,雙方皆無進展。

 

後來,劉備由陽平南渡沔水,沿著山谷砍出一條通路,前進到了定軍山,依山勢扎營。贏得戰機。

 

定軍山在陽平關東約5公里,高400公尺,東西長4公里,寬1.5公里,非常適合駐軍。重要的是,在定軍山上,往西看,可以清楚看到陽平關夏侯淵軍隊的動態;往下或往東看,可以隨時看到並選擇路徑,阻絕曹軍的運糧通道。

 

古陽平關。

 

一日夏侯淵出巡,蜀漢樹林中伏兵迅速殺出,老將黃忠趁夏侯淵一時不備,斬夏侯淵於定軍山下。

 

黃忠就是因爲擊殺曹魏大將夏侯淵,後被封蜀漢為“五虎上將“之一。

 

定軍山黃忠“神兵天降”塑像。

 

夏侯淵被殺之後,曹操親自率兵來援。劉備與曹操這兩位“青梅煮酒”的老冤家,在漢中相持,久久不下。不過,劉備占有定軍山,得地利之便,可攻可守,曹操處於劣勢。

 

接著,就是著名的“鷄肋”事件。曹操對漢中之戰,深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最後,還是決定退兵,棄守漢中。

 

這是三國歷史中,劉備對曹操的一次大對決。經過兩年多的苦戰,劉備贏得最後勝利,漢中歸劉備所有。

 

劉備擊敗曹操,威望大增。此時的劉備,東有荊州,西有益州,北有漢中。諸葛亮《隆中對》,已有很好的成功機會。

 

3.福禍相依

此時,曹操已被漢獻帝封爲“魏王”。劉備返回成都,自行進位為“漢中王”,以與曹操相抗衡。劉備稱王,即對麾下人物,進行封賞。

 

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都督荊州,為“五虎將之首”。關羽心高氣傲,想象劉備的《漢中之戰》,諸將多有立功,自己也該在荊州一展威風,建立戰功。

 

同年秋,關羽即率荊州兵,北伐襄陽樊城,史稱《襄樊之戰》。關羽十分威猛,樊城一戰,水淹七軍,生擒曹魏上將于禁,並擊殺不屈的猛將龐德,全國震驚。

 

曹操為避關羽鋒芒,考慮遷都,被司馬懿與蔣濟勸阻。他們並建議曹操,致書孫權,請孫權出兵,逆襲關羽。事成之後,荊州可以盡歸於孫權。

 

孫子兵法的《謀攻篇》有曰: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説,在戰場上,謀略最重要,再來是外交,其下才是發兵攻城。

 

關羽一世勇將,不幸在外交戰場上,輸給了曹操與孫權的軍事結盟。

 

之後,就是東吳都督呂蒙,率軍士穿白衣,喬裝客商,偷襲荊州成功。曹魏大將曹仁與徐晃,趁關羽失了荊州,軍心不穩,奮力出擊。關羽大敗,兵無鬥志,退至麥城,呂蒙軍隊追至,關羽英雄末路,終死於“吳下阿蒙”之手。

 

世事變化很快。219年6月,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取得勝利,自號《漢中王》。同年10月,關羽“襄樊之戰”威震華夏,天下驚懼。在當時,天下三分勢力角逐中,劉備聲勢,已經凌駕了曹魏與東吳。

 

不幸,短短的兩個月之後,關羽全軍覆沒,荊州盡歸孫權所有。倏爾之間,高峰轉爲低谷,其跌宕起伏,令人喟嘆。

 

4.我在定軍山

我的川陝自駕遊,將定軍山列入規劃。我先是設定導航,到定軍山景區的南門。我在南門,沿山坡而上,見一片桃花林,時值早春,桃花盛開,景色優美。

 

除了桃花林之外,我看不出任何古戰場的痕跡。桃花樹下,有位先生正在看手機。我趨前詢問,有關定軍山的遺跡與故事。

 

這位先生姓蔣,很熱心。他帶我們繞路到了定軍山的東門,跟我們説明,此地視野開闊,居高臨下,山間樹木掩映,正是當年劉備與法正,指揮作戰的地方。

 

再往前繞一段路,就可以看到黃忠擊殺夏侯淵的塑像。

 

我很感謝蔣先生的相助,否則,我是找不到正確的指揮作戰的地點的。

 

定軍山景區,與一般著名景區相比,遊客稀稀落落,山川林木,有原味,我深感不虛此行。

 

油菜花田遠接定軍山。

 

我與蔣先生詳談甚歡。他在學校教書十餘年,現在漢中教育局工作。他認爲我對三國歷史,知之甚多,很難得。

 

我們交換了微信,以後可以隨時聯絡。

 

他告訴我説,當地人有個説法:

“做事學曹操,做人學劉備”

 

 這句話,我認爲,很值得玩味。

 

5. 談劉備

就史論事,劉備有極爲堅强的意志力,强烈的使命感,與吸引人才强大魅力。

 

劉備在河北起家,一路顛沛流離,他先後依附過公孫瓚、袁紹、陶謙、呂布、曹操、劉表、劉璋等各路諸侯,但是他永遠不放棄自立天下。他堅持要自立天下,是因爲他有强烈的使命感,要恢復漢家的基業。

 

他有超强的個人魅力,吸引人才追隨於他。從河北起家時的老伙伴,關羽、張飛、趙雲、糜竺、簡雍、孫乾;到在荊州寄居劉表時,吸引了諸葛亮、龐統、魏延、黃忠;再到他入川前後,吸引了益州名士張松、法正、黃權、李嚴。劉備一路走來,各地人才,都樂於爲他效力。

 

他所吸引的人才,不論是河北,荊州,還是益州,對他都是一路相隨,永不變心。

 

劉備到底是依靠什麽,贏得各地人才,對他的誠心擁戴?

 

他在白帝城臨終的時候,給他兒子的遺詔,說出了答案: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劉備總結他的人生經驗,是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他爲何總能吸引人才?他給的答案是“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作爲一個領導者,要有才幹,要有品德,人才才願意追隨。

 

最後,他跟兒子説“汝父德薄,勿效之”。劉備很謙虛,不認爲自己做得很好;他認爲,很多地方,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三國志》作者陳壽,對於劉備的總結評論是: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在陳壽的心目中,劉備是個英雄人物,有“高祖之風”,他與諸葛亮的相處,是 “古今之盛軌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