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26年(1937)8月,日本集結大軍猛攻上海,展開一場載入史冊的中日「淞滬會戰」。台揚科技創辦人王華燕回憶起父親王潔將軍,當時就在第88師帶領砲兵部隊,偕同其他部隊在上海一帶共同禦敵。「當年中國接受德國協助訓練的第87與88師,屬於最精銳的部隊,因此淞滬會戰等同是中日雙方王牌盡出。然而戰況相當慘烈,常常是一個營、一個團開往戰場不久,就消失在砲火之中。」
王華燕提到:「打了一百多天,大部隊且戰且退,一直撤防到南京。師長這時指示父親負責帶領軍眷人員、軍隊物資退往武漢。但沿途危機重重,還有日本飛機不斷轟炸。等到抵達武漢,才得知下令的師長已失去聯繫,大部隊也在南京覆滅為國殉難。若不是那位師長的命令,父親恐怕也無法在這場九死一生的戰役後回到四川。」
戰火連天不絕,見證中國苦難
王潔將軍,湖北京山人,生於民國前二年(1910),在軍閥割據的紛亂時代成長。少年時期,除了要幫忙家中農忙,還得躲避土匪、軍閥拉伕,書都無法好好的唸。王華燕說:「在家境困苦的情況下,祖母拿了一塊銀元給父親,要他去武漢找他大哥謀求其它出路。」正好聽聞武漢有軍校招考的訊息,便去報名考試,考取後成為中央陸軍官校第七期武漢分校的學生,與日後知名的戴樸將軍為同期同隊的同學。
從民國17年(1928)進入軍校,至民國26年對日抗戰爆發,在這十年間,王潔將軍參與了中原大戰、平定各地軍閥等戰鬥;期間被分發至陸軍第88師,又接連在中國北方抵禦日軍,南方剿共,甚至民國25年(1936)發生西安事變時,部隊還趕往陝西準備拯救被挾持的蔣中正委員長。
「父母結婚時,日本侵華意圖昭然若揭,大戰一觸即發,父親就拜託大姨跟姨父帶母親回娘家四川奉節避難。」王華燕說:「等到淞滬會戰開打,父親生死未卜,隔年歷劫歸來,父親看見剛出生尚在襁褓的我,才知道兩人分離時,母親已經懷有身孕。」
台揚科技創辦人王華燕。(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在王華燕的童年記憶裡,父親都在前線作戰,幾乎看不到人。「戰爭期間,沒甚麼東西可吃,主食就是四川常見的黃豆,至少還能喝豆漿吃豆渣子,身上的衣服則是拿父親的舊軍服改來穿。」後來,王潔將軍進入陸軍大學,一家人跟著調派到重慶,「父親依然很少遇到,而且物價飛漲,像是原本可以買房子的錢,只能買到雞蛋。」
民國32年(1943),王潔將軍從陸軍大學畢業調任砲兵團長,駐防長江三峽天險,較少參與大型戰役。他說:「到了抗戰後期,美國正式參戰援助中國,父親又被派往四川瀘縣參與滇緬作戰。我們再舉家搬去瀘縣,在這裡,第一次看見坐在車上的大鼻子洋人路過,還對著我們丟灑糖果巧克力。某一天,外頭鞭炮大響,有人高喊:日本投降了!抗戰勝利了!直到現在,我還留有大家一起慶祝歡呼的印象。」
舉家赴台灣就任,仍過忙碌軍旅生涯
「當時包括我父親在內,很多部隊的高階將領都趕往重慶報到,等待後續分發命令。就在某間茶館裡,他偶遇了從前學校的老師彭孟緝將軍,相談後決定接受對方的邀請擔任參謀長,跟著昔日恩師一起前往台灣。」王華燕說:「所以我們剛從瀘縣回到奉節,又跟著父親搭渡輪到南京,暫時住在玄武湖附近。沒多久,父親收到任命先到臺灣了,我們才到戰後滿目瘡痍的上海等船,一兩週後一家人才擠上船坐到基隆,再上火車去高雄與父親會合,那一年(1946),國共內戰還沒開始。」
雖然避開了內戰,卻在台灣遇到「228」事件。他回想:「事情先從北部開始,一路到高雄,最後所有的軍眷都躲在壽山,山下只有一支人數不多的部隊保護,還得靠著海軍設法從西子灣開路運送物資上山救急。」事件過後,王潔將軍跟著長官彭孟緝將軍調派台北,全家又再搬到延平南路,生活才逐漸穩定下來。
王華燕提起台北就讀建國中學、台大外文系時期,父親的工作情況:「到我大學畢業時,父親仍是工作繁忙遇不到人。他擔任預備部隊副司令時,恰好發生87水災,成為救災總指揮領導部隊援助災民;後來則是在警備總司令部三進三出,出任警總參謀長、保安副司令、副總司令等職務。由於實在是太忙了,有時候就只能趁吃早飯時碰面,至於學業方面,他看我成績還可以,也就沒有多管。」
「等到父親從軍職退休,獲命任職中興紙業公司董事長,改善公司營運狀況。但是卸任董事長職務後,閒雲野鶴沒幾年,突然因為中風導致手腳不便。」王華燕說:「我太太鼓勵父親用愛打的麻將紙牌復健,讓手指慢慢恢復力量,再繼續用書寫回憶錄的方式,留下重要的自傳文稿。多年後,則是在中央研究院的協助下,結合四叔王章清先生的訪談文稿,正式出版《王潔/王章清昆仲回憶錄》。」
王華燕整理了父親手稿與叔叔的採訪稿出版《王潔/王章清昆仲回憶錄》,右為其個人自傳《華燕億往》。(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老將軍重視忠孝,展現黃埔親愛精神
雖然王潔將軍工作忙碌,卻極重孝道,尤其每年祭祖時,務求後代子孫們向祖先叩頭祭拜,表達慎終追遠的孝心。王華燕說:「搬到台北後,附近住了很多老鄉、親戚,以及軍校部隊中的同僚和部屬。即使家裡的經濟情況並沒有很好,但在那刻苦的環境裡,父母親仍竭盡全力,設法照顧他們的生活。」
王潔將軍曾向兒子感嘆:「我們第七期學生剛畢業不久,就少了一半,又歷經戰役,親眼目睹不少同袍、同學戰死、病死,活下來的才有機會當上將軍。」所以,他鼓勵王華燕從其它領域報效國家。之後王華燕赴美留學工作,在美發展奠定成果後,進而接受李國鼎等人號召,返回台灣於剛設立的新竹科學園區創辦台揚科技,成功在衛星通訊領域發光發熱,在推動台灣科技產業的成長歷程中,扮演當中的一位關鍵成員。
陸軍軍官校友基金會董事楊國強(右)、執行長全子瑞(左)與王華燕合影。(圖/樂聯網編採中心)
從小在父親身上耳濡目染,深刻了解其戎馬一生的愛國付出,時逢黃埔百年,作為軍眷子弟的王華燕勉勵軍校生,應重視「服從」、「體魄」、「國學素養」與「外語能力」。他認為:「從導入西點軍校制度以來,軍校學生接受了先進、優秀的訓練內容,當然更要著重紀律與服從,強健個人基本體能,尤其在國際化的趨勢下,不可欠缺關鍵的外語能力,但是若希望具備優良的領導統御能力,國學文化的素養亦不可輕忽。」
王華燕說:「父親當軍人時,經常隨身攜帶兩本書,一本是《唐詩》,直到七、八十歲時,仍然可以背誦出不少詩作;另一本就是曾國藩的《曾文正公全集》。母親說過,父親從不貪財,做人行事都是受到曾國藩的影響。」王華燕指出:「曾國藩即使大權在握,依然一心盡忠為國,為人善忍、謙虛為懷,不僅影響了父親從軍報國的意志,也是他堅持一生的重要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