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尋找客底客家人 客底研究計畫執行難度高

客家電視台/林秋伶 江長銘 綜合 2024.04.29 13:30
客底研究計畫主持人,雲科大教授黃衍明調查發現,客底形成的時間,大約是在清末到日治時期,這段時間客語流失得非常快,臺灣的客底客家人,以福建籍的居多,大多隱形了好幾代,要如何找出這些隱形的客家人,實在是困難重重。 臺灣的客底客家人,大多已經隱形了好幾代,在聚落裡聽不到客家話,鄉親們也大多不了解什麼是客家,要去哪裡挖出客家人,找出客家歷史,實在相當困難。 嘉義縣溪口鄉文化生活館長 王秀眉:「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客家人,可以從兩個地方可以去看,一個是祖籍、一個是語言,但是對溪口鄉來講的話,語言的部分已經喪失了,很多的鄉親,他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那對於我們要去執行的時候,那我們要去問,又不知道去哪裡去找客家人。」 客底研究計畫主持人/雲科大教授 黃衍明:「主要的困難是說,現代人比較不注重他們祖先的來源,所以意思是說,他遺忘了祖籍地,雖然隱約知道,他們可能是從哪裡來,可是沒有充分的文字資料去斷定,他原來是從哪裡來的,所以這個祖籍的遺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們很多是一個很模糊的狀態,沒有辦法判定的狀況,可能非常非常多,大概占了一半以上的案例。」 嘉義縣客家地方輔導團 陳淑端:「文化的植入,如果是用強勢的話會造成反效果,那我們其實第一年的時候,我們有很急切的希望告訴你,其實你是、你不要忘記了,那你可以來做恢復,可是我們發現反彈太大了,甚至會有公所說,你知道我們去敲門、去訪問人家,人家會把我趕出來耶,那後來我們覺得說,啊 我們不應該這樣子的,這麼強勢,所以我們會比較慢慢的去做這個推動。」 然而更加現實的狀況是,隨著老人家逐漸凋零,調查計畫時間緊迫。 嘉義縣溪口鄉文化生活館長 王秀眉:「溪口它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鄉鎮,那我們不做,看到耆老一直在凋零,其實我內心非常的擔心,也很害怕就是說,我們會發現到,這個耆老走了,等於很多的東西、很多的資料,資源的部分,它就是斷掉。」 隨著時代變遷,許多事物消失就是消失了,從中央到地方,大家努力找回客底,也希望客底族群漸漸被看到。 臺南市客委會主委 古秀妃:「最主要就是文化多樣性,就是說人類和生物一樣,文化和生態生物一樣,如果我們的生態變成一項的時候,這整個就會沒辦法平衡,沒辦法平衡的時候整個會傾斜,其實對人類的生存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客底研究計畫主持人/雲科大教授 黃衍明:「我個人覺得,我們並不是要把臺灣的客家人變多,而是讓大家知道說臺灣這個漢人社會,基本上是閩客一起共同創造的,那客家人變客底這個事情,基本上是一個族群融合的結果,它是一個文化的現象,所以既然知道自己是客底,那對客家的文化的接觸,就會更進一步想去認識了解,那這有助於,我們去認識臺灣的多元族群文化。」 循著不多的線索,找尋客家的脈絡,這2年來的調查研究累積了不少成果,也讓客家的拼圖更加完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