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高市中小學科展得獎作品出爐  AI科技運用及淨零碳排都上榜

台灣好報/ 2024.04.28 20:04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高雄市第64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今天(28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辦理頒獎典禮。今年有高、國中小401件作品參賽,題材豐富多元,其中260件作品通過初、評審後,選出物理、地球科學、數學、生活與應用科學科等28類前三名作品,包括最夯的AI科技運用、淨零碳排均上榜,將代表高雄市參與7月22日至26日在台南市舉行的今年全國科展。

台灣因位處地震帶,最近更地震頻傳,正興國中學生王家盈、高珮瑀、施昀萱(如圖左至右),在黃馨萱(右一)老師指導發想,提出「搖啊搖啊搖啊搖~探討不同條件的金屬對磁鐵物理擺的影響」的作品,榮獲國中組物理科第一名。研究是藉由較高強力磁鐵與更精確的實驗裝置設計,觀察並量測磁鐵物理擺由次阻尼振盪行為,同時探究不同條件的金屬片在擺動過程中,因電磁感應產生渦電流阻尼力,影響擺動情況發生的關係。

王家盈、高珮瑀、施昀萱同學們說,透過渦電流的能量消散,未來也能實現此電磁物理擺在力學工程的相關應用,如大樓、橋墩在遭受地震或暴風等相關震動或搖晃下,使用此裝置以降低震動對橋墩或高建築結構等物體的傷害,或在遇到突發狀況下,使用此裝置以非接觸方式、迅速且有效地進行運輸工具的電磁煞車動作等。

五福國中張芷菱、林宥彤、蔡宜陵與指導老師邱意雯(如圖右至左)以「不要「碳」氣!自製氣瓶探究碳捕捉材料的吸附效能」作品,榮獲國中組化學科第一名;研究來自過度的溫室氣體在全球暖化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許多學者們投入研究如何降低產生溫室氣體的產生,而溫室氣體的成分,除了水氣,再來就是二氧化碳。學生是以各種化學方式,驗證收集與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做為未來再利用與研究方向,達到淨零碳排環境議題。

此外,五福國中團隊鄭又瑜、蔡育哲、劉子睿(如圖左至右)三位同學,以三角形生成正多邊形圖形性質之研究,發想自競賽問題,搭配數學軟體操作,驗証探究出漂亮的結果,並做了嚴謹證明,奪得國中組數學科第一名,尤其比賽過程中,評審問答得宜,展現絕佳默契,再獲得團隊合作獎。

高雄市致力推廣科學教育,歷年於全國科展競賽皆有亮眼表現,透過全市科展的選拔,找出最佳的作品參加全國科展。本屆全市科展超過400件作品,題材豐富多元,從多數作品主題與內容,可看出學生透過學校課程的學習與生活經驗的觀察,輔以實驗運用,培養出解決問題的科學創新與運用能力。

今年作品有結合最新的AI科技主題-「隔空點穴,中醫AI您–使用ChatGPT與全身辨識實現中醫保健助理之研究」、「行人警示系統之開發與研究」,以及高雄市致力推動的環境永續SDGs淨零碳排議題-「不要「碳」氣!自製氣瓶探究碳捕捉材料的吸附效能」、「「水」中送「碳」 以廢棄樹葉自製碳量子點去除水中環境用藥」,另亦有作品主題結合新興時事議題(如地震、建築)-「搖啊搖啊搖啊搖~探討不同條件的金屬對磁鐵物理擺的影響」、「「風」中奇緣~探討風與學校建築物的關係」,皆可看出學生致力於新知識的追求。

今年高雄市科展報名參賽作品國中小組有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數學、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一)(含機械/能源/光電/物理/資訊之工程與應用)、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二)(含生物科技/食品科學)、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三)(含化學工程/環境科學)等國中小各8類;高級中等學校組有數學、物理與天文學科、化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動物與醫學、植物學、農業與食品學、工程學科(一)、工程學科(二)、電腦與資訊、環境、行為與社會科學12類,合計國中小與高中共28類,並產生前3名。

本屆科展主題為『科學創新 夢想翱翔』,呼應AI時代學習的價值,鼓勵學生發展創造力,運用思考力,發揮想像力,適應環境的變化,發揮自我獨特的價值,「持續學習」和「提升自我能力」,進而大膽創作,並加入自己獨特的創意,跨越科目藩籬,活用所學知識。

高中組不少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內容包含AI運用、力學磁學、生命科學、環境汙染、微生物、生態、植物生理、社會議題等主題,結合生活應用與環境探討等研究比例上升,提高科學活用價值,學生報告及問題回答態度認真嚴謹,值得讚許。

國中組作品亦表現傑出且頗具創意,如數學類作品之題材包含幾何、代數、組合、算數等,從生活中發掘數學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深受評審肯定。國小組「生物」類、「物理」類、「地球科學」類和「生活與應用科學」類著重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題材選擇多元且生活中常見,能符合學習經驗與探討意義,各組同學在現場發表時,展現優異的表達能力,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教育局副局長吳文靜致詞時,感謝指導科展教師們的辛苦,今年高雄市有27位老師接受科展優良指導教師表揚,其中愛國國小陳建良老師指導學生多達30屆獲獎,對於培育高雄在地學子、啟發學生科學素養,成就非凡。評審們肯定高雄市用心推動中小學科學展覽,教育局持續透過資源挹注與計畫支持推動科學教育,鼓勵學子們在全國賽爭取最佳成績。(圖/記者王雯玲翻攝)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