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謝國樑 健身教練 軍演

台經社孫智麗談國際藍金 推動海洋能發展

台灣產經新聞網/台經社Bioeconomy 2024.04.24 00:00
新聞圖片

第二屆海洋能產業發展論壇於日前 (4/18) 由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倡議與主辦,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工業技術研究院、GESA 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以及台灣經濟研究社協辦。台經社孫智麗社長於「推動資金引導,串聯產業發展」綜合座談中以「國際藍金 推動海洋能政策」為題進行分享,接續與台灣海洋能發展協會莊閔傑理事長、藍濤亞洲有限公司黃齊元總裁、畢馬威財務諮詢股份有限公司陳文正董事總經理、華陽創投王韋中董事長等業界專家進行座談。

國際能源總署海洋能源系統 (IEA-OES) 合作計畫訂出 2050 年全球海洋能裝機容量達到 300GW 的目標,預計創造 68 萬個就業機會、附加價值毛額 (GVA) 貢獻 3,400 億美元,並減少超過 5 億噸碳排放,於此推進海洋能市場發展。根據 IEA-OES 2023 年度報告,2022 年全球潮汐能和波浪能市場規模為 4.78 億美元,預計到 2031 年產值達 100 億美元,年複合年成長率 (CAGR) 為 43%。而我國根據經濟部去 (112) 年核定之臺灣 2050 淨零轉型「前瞻能源」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在海洋能方面,規劃目標於 2030 年完成設置百 kW~MW 級示範發電機組、2035 年設置 1~10MW 商業運轉發電機組。

孫智麗社長於座談總結,因應氣候變遷及國際減碳政策趨勢,基於能源安全,需要發展多元化的再生能源,以分散能源供給的風險。台灣四周環海是海洋國家,政府在2050 淨零轉型「前瞻能源」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雖將海洋能源列入再生能源發展項目之一,目前已有業者、研究機構與國營公司投入岸基式/離岸式波浪能、溫差能、洋流能等發展,然因技術開發成本高、且投資回報不確定性高,我國需要訂定更積極的海洋能累積裝置容量發展目標 (例如 2030 年達到 10MW、2050 年達到 10GW)、跨部會政策引導以及公私部門的資金支持。在 ESG 浪潮下,政府與投資人、企業合作推動海洋能科技與產業化發展,達成 2050 淨零發展目標。

更多關於以海洋能為例之國際藍色金融工具介紹,請詳台經社永續發展政策研究中心 https://www.bioeconomy.tw/esg/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