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陳婉真說故事》從天照大神被驅逐出境 談日治時期的台灣神社

優傳媒/ 2024.04.24 05:37

有台灣史上最美橋樑美譽的明治橋,為日治時期興建的第二代明治橋,於2002年由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決定拆除。市府說因為防洪的考量不得不拆,並宣稱:「在水利影響及文化景觀雙重考量下,中山橋將登錄為歷史建物,並在今年防汛期後遷建,易地重現其風華。」舊橋拆除後切為435塊,堆在再春游泳池原址至今。專家說已無法重建。

 

作者/陳婉真

 

桃園市長於2022年底由綠轉藍後,引發的第一件爭議就是桃園神社的日本神明被驅逐出境,趕回日本。

 

桃園神社早在1946年,桃園尚隸屬於新竹縣,即被縣長劉啟光作為「新竹縣忠烈祠」使用,並舉行奉安典禮,成為國民政府在台灣第一處奉安烈士的主設施。

 

圖如上。

 

1950年10月25日桃園設縣後,更名為「桃園縣忠烈祠」。主祀神改為鄭成功、劉永福、丘逢甲遺像,並在朵殿(殿之側堂)主祭祀反清、抗日烈士、義士靈位。因此,它很難得的也將我們彰化的賴和入祀其中。

 

它也是全台灣保存原貌最多的神社。因為台灣多數神社在1972年台日斷交後,內政部於1974年頒佈「清除台灣日據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要徹底清除日治時期神社,全面去日本化,使得各地神社開始進行拆除工程。

 

明治34年10月22日台灣總督府府報公布台灣神社徽章如圖示。(以上圖片均取自網路)

 

唯有桃園神社在民間的努力下,僥倖未被拆除,後來並被列為古蹟,改為原貌修復。

 

桃園神社也因此成為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首宗根據「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被支持保留的案例。那是國民黨籍縣長徐鴻志時代的事。

 

在2022年12月25日以前的八年間,桃園市都是由民進黨的鄭文燦擔任市長,該年9月,桃園神社文化園區和日本北海道釧路市的鳥取神社合作,設置「桃園神社 昭和拾參」繪馬褂所、祈禱頒布所、風鈴迴廊等,並販賣作過入魂儀式的御守。一時之間,桃園神社成為許多哈日族參觀的首選。

 

桃園神社是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行動中,首宗根據「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被支持保留的案例。平日參觀民眾不少,很多人專程前往拍照打卡。(圖/陳婉眞攝)

 

同年12月5日,市府修正「桃園市政府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場地使用管理要點」,將管理要點改納入營運計畫規範後,委外廠商只需要送交主管機關備查,即可自行調整舉辦之活動內容。

 

廠商於是依據這個要點,到日本迎請主神大國主大神、天照大神與豐受大神前來桃園神社,並開放供民眾參拜。

 

委外廠商說,自從9月引進日本神社文化後,吸引很多民眾到場參觀,從過去每天不到10人入園,變成平日900人次、假日5000人次的入園人潮,提升園區內的經濟與觀光。

 

然而,這事也引起部分人士批評悖離忠烈祠精神,剛好桃園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籍的張善政勝出,桃園市政府民政局火速處理,並對外表示,三尊神祇已於2023年3月13日請回,並說,為避免再發生類似爭議,已研擬修正場地使用管理要點。

 

乙未戰爭最慘烈的八卦山戰役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避居到永靖餘三館,因而有此御遺蹟碑,很長一段時間餘三館後代將此碑藏起來,直到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後,將餘三館列為古蹟,這塊御遺蹟碑始重見天日。能久親王是台灣神社的主神。(圖/陳婉眞攝)

 

台灣是一個宗教信仰非常自由的國家,不管什麼宗教、祭拜或供奉哪一尊神明,連樹石都可以祭拜,從來未曾聽說有神明被驅逐出境的現象,桃園神社的日本神明被請回,應是戰後僅見的一次吧(其中天照大神還是天皇的始祖)。或許是因為請來神明的是委外廠商(主要基於商業考量),竟然未曾遭受「打壓宗教」的批評,不過,張善政的仇日情結也在此展露無餘。

 

回顧日本統治台灣50年間,全台神社總數經總督府認定的有203座,加上其他未經認定的總共超過四百所,無論在山上海邊甚至校園內都有,而它所擔負的教化功能相當顯著。我們且來回顧這段歷史。

 

在和孔子同時代的《左傳》就有一句話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謂祀就是祭祀,戎就是國防軍事方面的活動,意思是國家大事就是祭祀禮儀及國防軍事這兩大項。雖然它來自左傳,真正把它發揚光大徹底實施的,就是明治維新後的大日本帝國,而且運用得十分成功。

 

台灣神社就是根據這樣的國家神道觀設立的,它是經由前後兩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及兒玉源太郎千挑萬選後,在兒玉任內選定居高臨下風光明媚,地理位置絕佳的劍潭山勝地而具狀申請,經國會通過,內務大臣正式頒布告示,並由台灣總督府訂頒多項規程,以規範管理台灣神社。

 

原台灣神社戰後被改建為圓山大飯店,目前仍保留有若干台灣神社的古物,成為許多民眾前往參觀的賣點。右下方兩隻狛犬即為台灣神社時代所遺留,被移到圓山飯店下方的劍潭公園。(圖/陳婉眞攝)

 

根據日本神社的位階,分別有官幣大社、中社、小社,以及國幣大社、中社、小社等不同的社格。台灣神社屬官幣大社,為台灣總鎮守,是台灣所有神社位階最高者;台南神社其次,屬官幣中社。

 

有別於日本的神社,台灣神社以率兵入台而死在台灣的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為主神,另比照以往日本新開拓土地北海道,同樣祭拜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等三位神明,他們是新開拓土地的守護神。所謂「命」就是下凡的神明,祭祀開拓三神的意思,是將開疆闢土新得的土地獻給天皇。

 

台灣神社由東京帝國大學教授伊東忠太設計,包含占地5.1公頃的台灣神社和基隆河架橋(明治橋),總工程費356358圓。興建時除了動員工兵之外,也僱用了很多乙未戰爭後成為游擊隊,並響應總督府招降政策的台灣民兵,《台灣神社誌》裡稱為歸順的土匪。

 

神社建材所需檜木主要採伐自長野縣尾州,以及尾張、紀伊、大和及土佐等地,共471根,1900年5月28日進行新始式(開工典禮),次年10月20日全部完工,一星期後舉行盛大的「鎮座祭」,北白川宮王妃特地由日本前來,出席者包括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及各界名流608人,從此各國或內地高官來台時,一定會到台灣神社祭拜,台灣人民搭淡水線火車經過神社山腳下時,必須朝向神社膜拜以示尊崇。

 

值得一提的是連接總督府和台灣神社的中山北路,日治時期是日本皇族前往神社祭拜的敕使街道,例如1923年皇太子裕仁參拜台灣神社時就是走這條路。也稱「御成街道」。

 

原台灣神社戰後被改建為圓山大飯店,此地是福爾摩莎永遠的風水寶地,由此遠眺台北市頗有君臨天下之感。(圖/陳婉眞攝)

 

戰後,中華民國接收台灣,為紀念孫中山,將道路路名改為中山北路,明治橋改名為「中山橋」;今日台北市區的中山北路從行政院到中山橋的路段,即為昔日的敕使街道。而原台灣神社則改建為圓山大飯店,目前仍保留有若干台灣神社的古物,成為許多民眾前往參觀的賣點。

 

和以前相同的一點是,一百多年來,中山北路一直是台北市最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台美斷交前美國大使館及美軍顧問團都在中山北路上。

 

可惜的是,有台灣最美橋樑之稱的明治橋,在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代被拆除,不禁令人聯想到,和天照大神被驅逐出境一樣,馬英九及張善政都在不知不覺間,流露出深沈的仇日心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