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你有維持運動的習慣嗎?根據2024年2月發表於《自然心理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規律的身體活動可降低孤獨感與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運動習慣,教育部體育署及董氏基金會合作推展「樂動150,迎奧運挑戰」校園規律運動計畫,與全台454所學校共同推廣,並於今年開始倡議「規律運動日」,期盼提升孩子的身體活動量。
董氏推行樂動紓壓5招 邀請12所學校響應活動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身體活動指引建議,兒童、青少年每天進行至少60分鐘的中、高強度的心肺有氧運動,藉此培養規律運動習慣,是促進身體活動的主要方式之一。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董氏基金會與教育部體育署自2015年起,合作推動大跑步計畫,透過設計有趣的活動方案促進兒童、青少年跑步的動機,後期研製如功夫招式、簡單易上手的「樂動紓壓5招」,短時間內就可達到運動效果。
根據董氏基金會2023年的調查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者,憂鬱指數較低,對家庭及學校生活的滿意度較高。為了加強深根這概念,葉雅馨指出,今年首度推行「規律運動日」(每年4月第4個星期一),特別邀請包括台北市育達高中、宜蘭縣馬賽國小、彰化縣南興國小、雲林縣飛沙國中、屏東縣後庄國小等12所學校合作響應,當天搭配校內特色體育活動或樂動紓壓5招進行宣導,邀請全體師生動起來,享受運動的快樂。
葉雅馨分享,彰化縣南興國小以推廣跑步為主,每周朝會的晨跑會邀請各處室主任輪流擔任領跑員,這天特別安排校長以身作則來擔任領跑員,帶領學生及老師一起晨跑;另1所長期推廣國術運動的雲林縣飛沙國中,特別將5招融入國術,讓學生從基本功開始練起,全身上下都動到,為1天展開注入活力!透過這些多元有趣的活動規劃,不僅能提升孩子的運動參與意願,還可鼓勵探索不同的運動或活動,直到他們找到真正喜歡的運動紓壓項目。
升學壓力成運動的阻礙? 專家鼓勵親子建立運動習慣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指出,國內外研究均證實運動對身體有益,甚至可增加大腦認知功能、改善情緒、提升專注力或學習力。我國目前針對兒少運動的策略上多以巧推理論作推廣,隨著年齡增長,國高中生自我意識較高,且面臨升學壓力,家長配合度不高,往往成為阻礙青少年持續參與運動的原因。至於其他國家大多採取體育課時數增加,社區間舉辦多種運動聯誼賽,以鼓勵家長帶孩子一起參與。
徐錦興提到,少子化的趨勢下,運動的量跟質是很重要的指標,若想達到WHO建議兒少身體活動量每週420分鐘的目標,應考慮換個角度,發展孩子的「質」,也就是說在師長陪同下,發展青少年喜歡且能長久陪伴他終身進行的運動,可以鼓勵孩子先多元的參與,找到感興趣的項目,並建立規律運動習慣。而家長比起教師更了解孩子的狀況,是幫助孩童建立運動習慣的關鍵,同時也能一同培養運動習慣,相得益彰,共享健康的親子時光。
今年因應國際賽事巴黎奧運的舉辦,董氏基金會推出「奧運5招大挑戰」運動紀錄募集比賽,鼓勵孩子以「樂動紓壓5招」結合台灣出賽的奧運運動項目發揮創意為奧運選手加油,還可讓孩子認識不同的運動項目,提升運動動機。葉雅馨提醒,習慣的養成一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家長及教師需在旁協助引導孩子,營造合適的環境、找尋及相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運動、彈性制定目標、定期鼓勵……等,都是些不錯的方法。
# 首圖來源/董氏基金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下班聊健康】妹妹癢怎麼辦?女人該懂的私密處保養
▸腦中風猝不及防! 專家強調首重三高控制與心血管保養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