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鋼 館長跳車 賤內

為什麼我們會記得「不曾發生過的事」?原來「記憶力錯覺」與它有關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4.04.22 10:00


你的記憶真的是對的嗎?事實上,人的記憶並不會像電腦檔案一樣穩固,反倒是很容易扭曲。權威心理學家克里斯.查布利斯(Christopher Chabris)、丹尼爾.西蒙斯(Daniel Simons)於《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一書中,討生活中潛藏的6大錯覺:注意力、記憶、自信、知識、因果以及潛能,探討何時以及為何這些錯覺會影響我們,它們對人類生活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克服或是減輕它們的衝擊。以下為原書摘文:


我們的記憶力可靠過嗎?

在很多案例,記憶力的扭曲與加油添醋並不會造成重大影響,但在某些情況下,卻影響深遠,主要就是因為我們對記憶力的錯覺。在記憶力錯覺的影響之下,人往往會指責那些無辜的記憶失誤者,懷疑他們的意圖與動機。

這種錯覺的威力之強,展現在2009年美國總統大選初選階段的一次關鍵意外。與歐巴馬競爭民主黨候選人提名的希拉蕊,一再強調自己具有豐富的國際事務經驗。在華盛頓大學的一場演講上,她特別描述了1996年前往波士尼亞的圖茲拉(Tuzla)訪問的恐怖經驗:「我記得在槍手攻擊之下著陸。機場原本有一些歡迎儀式,結果我們得低頭快步衝進車子,趕往我們的基地。」

很不幸的,《華盛頓郵報》仔細檢查她的說辭,然後登出一張照片,顯示沒有人在找掩護;反而有一場歡迎儀式,照片中的第一夫人希拉蕊正在親吻一名剛剛獻完歡迎詩的兒童。在當時不下一百篇新聞報導中,沒有任何人提及安全威脅。許多新聞錄影帶也被調出來,全都顯示眾人鎮定的下機,走向一個滿平淡的歡迎儀式。

對於這篇查證事實的文章,一名《華盛頓郵報》網站的評論員反應道:「對於希拉蕊的說只有3種可能的解釋:她是厚顏無恥的騙子;她對現實的認知完全脫節;她的記憶完全不管用了。」




政治評論員努南(Peggy Noonan)也在《華盛頓郵報》寫道,「我們最好祈禱這些只是謊話,如果不是,如果她真心以為自己說的是真話,我們的麻煩可大了⋯⋯就好像她看了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把難民婦女瘋狂躲避迫擊炮火的作假影片,當成她的靈感來源,而非操縱與政治的警惕故事。」

《新共和》週刊在封面登出一張希拉蕊瞪大雙眼的照片,然後描述說她聽見「腦裡有聲音」,一直叫她要犧牲自己來保護其他同行的人。這真是人類頭腦對於他人錯誤記憶的典型反應,尤其是對希拉蕊那種可議的、幫自己臉上貼金的「在炮火下逃過死亡」的記憶。即使柯林頓後來用一般常識做為太座記憶出錯的藉口,(不正確的)宣稱她在深夜發表評論,並(正確,但可能無濟於事)指出她已經六十歲了。

關於希拉蕊那虛構的槍口餘生記憶,另一個絕對有可能的解釋為:正如所有容易出錯的人類腦袋般,她的腦袋自動且無意識的重新建構了那場圖茲拉之旅,以配合她自認正確的自我形象。

就像瑞德那段「奈特嚴懲他」的記憶,希拉蕊的「抵達波士尼亞」記憶也被扭曲了,以配合她當時所敘述的重點:自己的國際經驗是多麼豐富呀。就像瑞德,以及那些學生。他們對挑戰者號爆炸的閃光燈記憶後來被證明錯誤)一樣,希拉蕊可能很容易對自己的記憶充滿信心。而且,也像瑞德的案例般,最後由錄影帶揭露真相。

希拉蕊的扭曲記憶讓她失去總統候選人提名,因為這個事件讓人想起她常常給人的「為求當選,不擇手段」印象(而且在錄影帶剛出現時,她拒絕承認錯誤,又更加強了這個印象。)



記憶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

我們有沒有辦法區分「蓄意算計的欺騙」與「不小心的扭曲」?稍早提過,記憶力錯覺並不適用於所有記憶。我們比較會意識到自己對一般事實與細節的記憶力有限,也不期望他人能記住這類細節。

我們不會期待他人有能力記得15位數的數字,雖說即使是對數字記憶,人往往還是會高估自己的記憶能力。在某項研究調查中,超過40%的回覆者自認有辦法記住10個隨機數字—–而實際測試結果,不到1%的人做得到這一點。

然而,當我們回想對自己很重要的資訊或經驗時,記憶力錯覺的威力可就大了。而驅動這類錯覺的關鍵因素,似乎與某項記憶所引發的經驗強度有關。換句話說,如果你記得你如何經驗並學到某件事,而非只是記得你經驗並學到了什麼事,你會更容易相信自己的記憶是正確的。

就像我們視覺感知上的鮮活程度,會讓我們以為自己能注意到超過真正注意到的事物,我們所經歷到的流暢、鮮明記憶,對於記憶力錯覺來說,具有火上加油的效果。

當我們回想一組任意的數字或事實,我們並不會有一股強烈的記憶經驗。但是當我們回想自己如何得知911攻擊時,我們卻會。這就是為何希拉蕊及瑞德對於自己的記憶那般堅持,他們對於事發經過,有著清晰且強烈的記憶,而印象裡那種鮮明度導致他們更為相信那段記憶。

我們記憶有多鮮明,與那些記憶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息息相關。對大部分人來說,數字清單並不會激發出恐懼或悲傷,但是911卻會。而那些情緒會影響到我們如何去看待自己的記憶,即使它們並不會影響我們真正記憶了多少。有一場實驗的受測者被要求分別觀看情緒中性的照片(例如農莊照片),或是情緒強烈的照片(例如一把手槍指向照相機)。

稍後,受測者被問到以前是否看過那些影像,那些情緒化的照片所激起的記憶經驗,遠較中性照片強烈得多。情緒化的記憶,就像我們對九911的記憶,比較可能引發強烈鮮活的回憶,不論是否正確。小心那些伴隨著強烈感情與鮮明細節的記憶,其實它們和日常記憶同樣不可靠,但是你卻比較不能體認這一點。

很不幸,人一再用「鮮明度」與「情緒感受性」當作正確與否的指標;用這些線索來評估自己對某段記憶有多具自信。

(本文摘自/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教你擺脫六大錯覺的操縱/天下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