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鋼 館長跳車 賤內

【禪與科學】禪定可帶來好心情

愛傳媒/ 2024.04.22 13:10

【禪與科學】禪定可帶來好心情

【禪與科學】禪定可帶來好心情

文/蘇立仁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科技反毒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禪定的學習是有累加作用的,也就是禪定的訓練時間愈長,對大腦的保養與抑制退化的成效就愈高。

一般人由於經濟、家庭、事業、學業……等負擔與責任,難免會在心理上造成相當大的壓力;然而壓力過大,或是不懂得如何排解,可能還會嚴重到形成社會問題,像是吸毒、自殺、家暴及其他脫序行為等。因此,如何做好適度的壓力釋放和情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其實不單是成年人,孩子也常常無法在壓力下保持理性思考,往往會因情緒過於衝動,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尤其近年更是嚴重,年齡層已下降到高中生與國中生,他們對自己的病識感非常低,以致在身心受到壓力危害時仍不自知,也不知該如何排解。

人腦與情緒相關的迴路,一直都是認知神經科學領域中,很重要、也是科學家很感興趣的一環,早期對於大腦的研究,大都離不開生理解剖與運動反應相關功能等方面,近年才慢慢對認知科學領域有所了解,並開始尋找處理不同認知功能的區域。

在1940到1950年代,與情緒相關的理論提出了兩種迴路,一種是詹姆士•巴貝茲(James Papez)的巴貝茲迴路(Papez circuit),認為情緒反應區包含了視丘前部(anterior thalamus)、扣帶迴(cingulate gyrus)、下視丘(hypothalamus)及海馬迴(hippocampus);到了1949年,保羅•麥可連(Paul MacLean)把這個迴路再延伸到眼眶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的基底核(basal ganglia)及杏仁核(amygdala),統稱為邊緣系統;同時認為海馬迴是大腦很重要的一個情緒處理中心。雖然現在認為這個理論是錯誤的,但邊緣系統的提出,在大腦認知與情緒管理研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發現(註1)。

杏仁核是情緒處理中心

雖然後來的研究證明,海馬迴與短期記憶有很大的關係,但並不是情緒處理中心。爾後,勒杜(LeDoux)教授的研究團隊從動物實驗中發現,情緒管理中心應該是大腦的杏仁核(註2),並提出大腦對情緒處理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非意識狀態的啟動途徑,也就是當視丘接收訊息後,經由杏仁核傳到下視丘,再從下視丘啟動自律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

另一種是有意識狀態的控制,當視丘接收到訊息時,先傳到大腦皮層,進入杏仁核,傳到下視丘,再啟動自律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因神經迴路會經過大腦皮層;也就是說,這種情緒改變的過程是有意識認知的行為在其中(註3);若杏仁核過度活化,則會有情緒失控及自律神經失調的風險。

新聞圖片

禪定可抑制負面情緒

利用禪定幫助情緒穩定,是很好的方法。過去曾有某健康雜誌在當期期刊中提到,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詹姆士•奧斯丁(James H. Austin)教授是一名國際知名的腦神經學家,他利用功能性的磁振造影(Functional MRI)進行大腦影像掃描,發現在深層禪定的過程中,大腦各區域幾乎都接近進入休眠狀態,包括杏仁核(註3);因此,即使每天只靜下來5分鐘,也可以增強專注力和意志力。

禪定也可以活化前額葉的皮質,因為禪定時,流入前額葉的血液會增加,各部分的神經連結便會被強化。由於前額葉皮質的功能是掌控學習、抽象思維、語言、決策與情緒等,所以,若能讓大腦靜下來處理情緒,也能讓自己更專注、更有效率。

另外,禪定是從緩慢地穩定呼吸開始,所以可以減輕身心壓力。一個人在經歷緊張或緊急事件之後,調勻呼吸可以快速讓身體恢復平靜,也可以讓血液的皮質醇(Cortisol,一種會產生壓力的內分泌激素)濃度受到抑制。同時透過禪定的專注,可促進內心產生正向思維與提振精神的念頭,抑制負面情緒發生。

禪定時間愈長 大腦養護效果愈好

禪定的學習是有累加作用的;換句話說,就是禪定的訓練時間愈長,對大腦的保養與抑制退化的成效就愈高。

美國麻州綜合醫院的拉扎爾(Sara Lazar)教授發現,學習禪定愈久的人,大腦皮層的厚度就愈厚;由於大腦皮層與專注力感知及認知能力有關,因此可預防癡呆、降低罹患失智的風險(註3)。

另外,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朱迺欣也提到,禪定時專注大腦,會產生頻率相對慢的「θ波」,可改變意識狀態,並培養正向情緒,同時增長智慧。此外,長時間的禪定,可使心情變得愉快,也容易產生慈悲心和愛心,進而達到重塑大腦的效果(註4)。

悟覺妙天禪師表示,他在禪修過程中發現,杏仁核和海馬迴的位置正好位於頭部的3個脈輪(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的其中3個脈輪),透過正確的禪定方法,確實可以降低大腦的意識活動,或是讓大腦進入沒有念頭的狀態。

新聞圖片

一個有壓力、情緒障礙、或是躁鬱傾向的人,經由禪定訓練後,透過量子醫學儀器的量測可發現,大腦的正向能量提升約12~24%,杏仁核附近的負向能量狀態也呈現明顯緩解下降的現象,可有效改善負面情緒。

國立政治大學與台北教育大學的學生團隊,於2015年提出一份名為「學習禪定經驗、情緒狀態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以學習印心禪法之大學生為例」的研究報告,該實驗以台北地區5家大專院校、共207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包括沒有禪定經驗者90人,有禪定經驗者117人,使用的問卷是評估學生的情緒狀態與創造力表現。這些問卷資料經分析後發現,有禪定經驗者的情緒表現會比較趨向於正向,如果每週有固定禪定習慣者則會更穩定;不僅如此,他們還發現,如果一次禪定的時間愈長,抗壓性就愈高(註5)。這項結果也間接呼應了拉扎爾(Sara Lazar)教授提出的「學習禪定必須持之以恆」。

悟覺妙天禪師提出,平時要能夠做到「平常心、心常平、心常靜」,尤其是「心平氣和、不要生氣」,其實這不只是禪行者修行的規範,也是一般人做好情緒管理的不二心法。

新聞圖片

(註)參考資料:

1.https://bml.ym.edu.tw/bmlab/247733221022823331263685236335.html

2.Dalgleish, T.(2004)The emotional brain. [10.1038/nrn1432]. Nat Rev Neurosci, 5(7), 583-589.

3.J E LeDoux. (1994) Emotion, memory and the brain. Sci Am, 270 (6): 50-57.

4.《康健雜誌》第142期

5.https://hdl.handle.net/11296/sw5nkx

新聞圖片

蘇立仁博士 小檔案

學歷: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

現任: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科技反毒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中央大學高通量實驗分析核心設施主任

財團法人博愛文化基金會董事

財團法人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董事

中華民國天然藥物協會永久會員

愛群生醫國際董事

社團法人婦幼健康促進協會專業諮詢委員召集人

修行資歷:自1990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