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嘉義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 特殊「漢洋折衷」獲登歷史建築

聚傳媒/ 2024.04.21 13:00

嘉義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 特殊「漢洋折衷」獲登歷史建築

嘉義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 特殊「漢洋折衷」獲登歷史建築

照片為嘉義市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嘉義市政府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欣如報導】位於嘉義市舊城區的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為兩層樓的編竹夾泥牆、紅磚建物。去年嘉義市文化局接獲通報建物屋頂被拆除,隨即啟動暫定古蹟保存機制。19日經嘉義市政府文資審議會通過為歷史建築,後續也將依文資法規定,進行相關修復作業程序。

   嘉義市長黃敏惠指出,今年是嘉義市建城320年,這座小而美且精緻的城市人文薈萃,擁有豐富文化資產,尤其以舊城區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密度相對高,包括國定古蹟嘉義城隍廟、歷史建築紅毛井、東門派出所,以及百年東市場等,如今再添1處百年老宅蘭井街76號,形成有信仰、有商業、有警政的常民生活軌跡,處處充滿濃厚歷史氛圍與文化底蘊。

    嘉義市文化局表示,蘭井街76號的特殊「漢洋折衷」立面非常吸睛,一樓是傳統民居「一條龍」型態,二樓則為洋風建築作法,直接疊加兩種截然不同的建築式樣,與日本北海道函館的「上下和洋折衷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

    審議委員說明,蘭井街76號的主體結構,為南方傳統漢人常見「穿鬪式」(穿斗式)木屋架,其軟水式穿鬪架扇,有別於台灣主流破口式作法,意即嘉義曾有「非主流」的匠派在此活動,代表本地匠派源流及匠藝的多樣性。另為因應基地空間與屋主使用需求,該宅巧妙展現極其特殊的建築「變體」,如挑高5米大廳,便以供奉祖先和神明,同時又能滿足2樓臥室基本機能,使得空間格局具有農村傳統的「厝屋」,也具街坊「店面」(街屋)特性。

    初步調查研究發現,在建築立面部分,一樓保留屬於漢式建築元素,包含鮮明的開間分割、中軸對稱、八卦窗等特色,周遭帶有「額緣」(有線腳的木框)的垂直拉窗、下見板(雨淋板),外腰牆有珍貴的馬約利卡磁磚(俗稱花磚),而頗具特色的是正門入口處上方、木造的山形洋風雨庇,為日式建築元素,其斜撐的曲線優雅,端部做卷螺紋,極為少見;二樓則是洋風建築作法,此種一、二樓截然不同的建築式樣,展現「融合」特質,大膽地直接疊加的方式,與僅見於日本北海道函館的「上下和洋折衷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台灣現存日治時期街屋建築中所罕見,其「漢洋折衷式樣」更為此一建物最獨特之處。

該建築除與周圍歷史建物共構蘭井街歷史場域,也歷經1906年梅山大地震後,兩期諸羅城內市區改正計畫,甚至幸運躲過1945年美軍空襲,見證一世紀的市街發展歷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