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風》十全武功在臺灣與林爽文集團後代的逆襲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樂風專欄】1787年,臺灣知府取締天地會,將林爽文之叔伯下獄,林爽文憤而起事,攻入彰化縣城,一時風起雲湧,響應者眾,林爽文兵鋒所指,無不報捷,清帝國在臺灣的統治力岌岌可危。
僅兩個月,林軍已攻占臺灣大半地區,只剩臺灣統治中心臺灣府、中部大港鹿港和諸羅縣城還在頑抗。閩浙總督陸續增兵援臺,僅暫時穩住戰局,形成拉鋸,林軍勢力依舊龐大。清廷於是再派出福康安率八千綠營助陣,他到臺灣後,又就地招募團練六千,總兵力一萬四千,三個月迅速收復失地,平定起義軍,林爽文被凌遲處死,祖墳被刨,女眷發配邊疆為奴,15歲以下男丁閹割入宮當太監。
此次事件,乾隆將平定之功列入自己的「十全武功」裡,而諸羅孤城死守,乾隆帝極為讚賞,將諸羅改名為嘉義。
為誌此事,原本清朝有禁立生祠之令,也特別破例開禁,現今位於嘉義公園內的 「清高宗敕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碑記」 即記錄建立生祠之由來,為乾隆御筆,滿漢文並書。碑文如下:「三月成功速且奇,紀勳合與建生祠。垂斯琬琰忠明著,消彼萑苻志默移。臺地期恆樂民業,海灣不復動王師。曰為曰毀似殊致 (近年以各省建立生祠,最為欺世盜名惡習;因令嚴行飭禁,並將現有者概令毀去。若今特令臺灣建立福康安等生祠,實因臺灣當逆匪肆逆以來,荼毒生靈,無慮數萬。福康安等於三月之內,掃蕩無遺,全郡之民咸登衽席。此其勤績,固實有可紀;且令奸頑之徒觸目警心,亦可以潛消很戾。是此舉似與前此之禁毀跡雖相殊,而崇實斥虛之意則原相同,孰能橫議?且勵大小諸臣,果能實心為國愛民,確有美政者,原不禁其立生祠也) ,崇實斥虛政在茲。
乾隆五十三年仲秋月御筆。」
(括弧內為小字)
生祠當時建於府城及嘉義兩處,內祀福康安、海蘭察、鄂輝、普爾普、舒亮、李侍堯、徐嗣曾七人,前方有御碑亭,亭中之碑和嘉義公園中的那座相同。生祠隨著改朝換代,早已不存,但碑猶在。
碑記為花崗石材質,碑額有一團龍,銜「御製」牌,碑緣另有八龍,共九龍,皆五爪,在在顯示出此碑的尊貴地位。碑底座刻有贔屭,此傳說中的神獸為龍九子之一,喜歡負重,力大無窮,連三山五嶽亦可背負,所以常常被刻在碑的底座。
2010年,該碑被列為一般古物。
1815年,當初被閹割,入宮當太監的林爽文部將林達之後代-林表與林顯,竟在紫禁城裡混得風生水起,和皇家侍衛及一幫官員過從甚密,這些官員、侍衛甚至幫他送家書,照顧家人等等,並且私自將皇家菜單和戲單帶出宮,直到東窗事發......
太監結交官員、還將宮中物品外流乃是大罪,最後林家兄弟被斬,還連累一票侍衛及官員被流放、革職等。
大家都知道林爽文事件,但大概不知道林爽文部將之後代,還博了一回新聞版面吧!
我更好奇的是當年那些菜單、戲單還在不在林家,如果還在,一定是研究古代藝術及飲食文化的絕佳材料。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