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螺溪硯歷史 日籍監工興建跨溪鐵橋發現?百年假訊息!

聚傳媒/ 2024.04.19 07:44

螺溪硯歷史   日籍監工興建跨溪鐵橋發現?百年假訊息!

螺溪硯歷史 日籍監工興建跨溪鐵橋發現?百年假訊息!

照片為師傅正在雕刻螺溪硯,記者賴御文攝

【聚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濁水溪溪石製成的螺溪硯,一直是臺灣特有產品,堪稱歷史超過百年的臺灣之光,不過螺溪硯廣為人知的歷史,卻可能是一段假訊息!

螺溪硯在日治時期重新被發現的大概「傳說」是:日治時代因為興建濁水溪鐵橋而重新發現螺溪石,有一位日籍監工發現螺溪石可製硯,因而出名。有的傳說版本還提及這位日籍監工,發現一大塊黑石頭,大約有二百多斤,從溪中挖起好幾天,經過日曬,居然還是濕潤不乾,所以運回日本,雇工雕琢,製成八十四斤的大硯台。螺溪石從此被日人稱為「墨玉」,又稱「台灣黑玉」。少數傳說會提及螺溪石硯的發現者是「日籍技師村瀨」。

這段傳說流傳非常廣,有幾位歷史學者也曾經在著作中引用,例如在西元2014年出版的著作就說是西元1908年,日本人在架設二水與林內之間的濁水溪鐵橋時,「日籍技師村瀨在橋下發現後,運回日本加以雕刻。由於其色澤優美,易於發墨,貯水不乾,村瀨視之為珍品,後來螺溪硯就成為二水的民間特色工藝,愛好雅石者更深入濁水溪中上游挖寶。」還有學者提到有超大硯石製成了超大的硯臺。

不過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的研究發現,這段傳說是否可信,頗有疑問。從臺灣文獻館退休的文史研究者林文龍是彰化和美人,他在西元2010年就發表論文中就已經指出,前述關於螺溪硯的這段廣為流傳的故事,「檢諸舊籍,竟無文獻可徵」。而且早期「傳說沒有時間,更沒有人名」,村瀨監工之名是後來才出現。

針對螺溪硯,林文龍發現在日治時期能找到確切文獻的資料,是幾則《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

早先的一篇是在大正5年(西元1916年)10月26日,《台灣日日新報》的一則新聞標題是〈東螺硯續出〉,內容提到「廳下濁水溪沿岸,古來出東螺硯石,馳名內外,其石堅硬滑潤,或青色或紫色,或水波紋,或萬點星,與彼端溪略同。不久前聞佐佐木氏:近年久乏拾得者,後因八堡圳路改修工事之際,在二八水庄河磧中,發現此名石,讓愛硯家...大為驚喜。」

上面的這篇報導,明顯提到螺溪硯是「續出」,可見記者知道本來就有螺溪硯,而且報導提及是八堡圳路改修工事,與濁水溪鐵橋興建無關;除此之外,報導只提到螺溪硯,卻沒有提到超大的螺溪石或是後來製成的超大硯臺。這些都跟前述傳說不符。

林文龍進一步指出:「《臺灣日日新報》所載,屬於新聞報導,發現時間為1916年(大正5年),地點及動機是『八堡圳路改修工事之際』,報導人為『佐佐木氏』,均極為明確。據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資料,濁水溪鐵路拱橋完成於1905年(明治38年),與螺溪硯石重新發現無涉。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的發現,提供了正確時間及地點,足堪廓清長期累積的誤導,還原本來面目,意義重大。」

事實上,清朝文人吳德功在日治時期寫下的〈東螺石硯記〉就已經提到「今回佐佐木忠藏得一方」,連佐佐木的名字是忠,也早已寫出來了。

由此可見,真實歷史是大正5年(西元1916年),有一位佐佐木忠提到了螺溪硯石很有名,但很久沒有人找到了,直到最近因為八堡圳路改修又發現。

延伸閱讀:台灣硯臺之光!放龍硯?充滿假訊息!400斤百龍硯才傳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