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年報揭曉 上市櫃營收破40兆 台股持續創高?

理財周刊/ 2024.04.19 05:07

今年3月13日台股正式站上兩萬點,開啟了台股全新的扉頁!面對這史無前例的新高價位,絕大多數的技術分析都失去了參考意義,許多人開始專注於基本面的分析。稍早,上市櫃公司年報全數揭露完畢,合併營收來到40.36兆元,稅後純益2.91兆元。雖然仍處於歷史高位,但相較於疫後爆發2022年的43.99兆元仍相形見絀。

到底當前的基本面能否支撐台股歷史新高價位,持續推動多頭上攻?投資人又該如何因應與調整策略?本文就此一市場最關注的焦點和大家聊聊。

首季營收可望持續成長 AI仍為今年主軸

許多投資人在看到2023年上市櫃公司年報營收較前一年衰退,但股價卻持續創新高,心中不免有些困惑,這波漲的是本夢比?還是有所本?若我們細究去年的營收狀況會發現,主要為航運、塑膠、電器、鋼鐵等類別衰退,僅是相較於疫後大反彈的冷卻回歸正常狀況,並非是產業的蕭條。

至於電子業也有些許回落,同樣是因為去庫存階段拉貨動能的疲弱,但這一個問題已經在去年第三季正式宣告結束。近期市場上炒得火熱的「AI概念股」就是反映了電子業市況的重新火熱,許多大廠接單能見度甚至已經排到了年底,可以預期今年全年主軸仍將會圍繞在AI相關族群有持續亮眼的表現。

另外,去年第四季稅後純益僅6,509億元較研究機構預期來得偏低,主因受到新台幣升值5%干擾所致,若以合併營收觀察,來到10.83兆元為近四季最高,呈現顯著回升的跡象,預期後續仍可持續成長。今年第一季新台幣重回貶勢,多數法人預估台股稅後純益有望突破9,000億元,全年稅後純益有望達3.8兆元,相較於去年能有顯著提升,自然也就加大了投資人的信心。

企業獲利看俏 除權息行情提前布局

既然今年企業獲利成長無虞,那麼該考慮的就是布局什麼產業以及什麼時機進場的問題了。

時序進入四月,距離六月起跑的除權息旺季已經不遠,近期開始陸續有公司公布配利發放數字。有些投資人想等到消息都確定了之後,才在除權息前數日買進以享受股利收入。但若你只著眼在「股利」的入帳,卻忽略了「股息發放會直接反映在股價的減損上」,那麼就會掉入許多人提及的「左手換右手」的陷阱中了。

如果要真正享受到股息的利潤,那麼需要等到「完全填息」後才算是確定獲利落袋。以這個思維來看,終究要回到股價的漲跌上,那麼是否一定要等到除息前幾日買進就不是那麼重要了。你終究是要買的,關鍵還是要回到什麼時間買划算的問題上。

根據實際統計我們可以發現有趣的現象,若以股價漲勢觀察,其實高殖利率的股票在公布股息數字當下就會開始反映利多了。等到除權息前往往已經走了一大段,除息後固然獲利前景好的公司會有填息的機會,但既然都已經確定配息狀況好了,何不提前享受「預填息」呢?

其實「預填息」的概念就是,公布除息數字當下,市場會領先反映利多上漲,等到真的除息後股價下跌,形成一個「先漲上去後跌下來」的概念,與傳統意義上的「先跌下去後漲回來」剛好相反。但對於先後關係其實不那麼重要,重點在於企業股息數字漂亮、獲利前景佳自然就會有價差的空間。只要能把握住這個節奏,就有機會可以提前布局、提前享受!

2024多頭延續 搶先卡位好時機

在台股站穩兩萬點後,過往許多的經驗已不適用,我們應該專注於後續市場能否具有持續成長的前景與具潛力的產業,尋找好的時機點與策略進場,才是致勝的關鍵。

而在四月這個時間點上,就是一個不錯的搶先卡位除權息行情的好時機。建議投資人近期可以鎖定具前瞻性的產業對其中具較好獲利能力的公司密切關注,一旦公布股息數字不錯就可以尋找合適買點。

具體標的可留意先前筆者推薦過的小聯發科股期、緯創股期等。若是偏好現貨商品的投資人,也有直接追蹤相關一籃子股票的金融商品,如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00939)等,把握絕佳的布局時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