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滄桑的秦蜀金牛古道。(圖/均為作者攝)
作者/薛中鼎
我自成都自駕遊至咸陽,沿途多有“故國之思”。我常會想到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詩句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1.傍隨諸葛亮與司馬錯走過的路線
我的行車路線,是由成都,“傍”古金牛道路線,穿越大巴山,抵達定軍山。再由漢中,“傍”古褒斜道路線,穿越秦嶺,抵達五丈原。
現在開車,走的是近代新建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大都是行駛在拔地而起,高數十公尺的高架路上,穿越了一個接著一個的隧道。因此,我們今天走的路途,與古代的山路與棧道,完全是兩回事。我只能用“傍”古道而行來説明,我的行車路線,在大方向上,與古道是 “相傍相隨”。
我的自駕遊路線,在大方向上,就是一千八百年前,漢丞相諸葛亮所行經的路線。
我想象,諸葛亮在成都,告別後主劉禪,沿著金牛道到達漢中;再由漢中率軍北上,沿著褒斜道,行軍至關中郿縣的五丈原,即受阻於司馬懿大軍。漢魏雙方在渭水南岸對峙了100多天後,諸葛亮在五丈原抱憾歸天。
五丈原諸葛亮廟。
我到了五丈原的“諸葛亮廟”,向諸葛亮像三鞠躬致敬。諸葛像是羽扇綸巾,英姿颯爽,我想到了杜甫的詩句: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杜甫的詩,寫的真好,言詞精要準確。諸葛亮名垂宇宙,遺像肅穆清高,。
我能有機會,走一趟諸葛亮所走過的路途,深感欣慰快意。
連結成都與漢中的金牛古道,歷史悠久。我早年讀《古文觀止》,有篇文章《司馬錯論伐蜀》,給我的印象頗深。文章是説,秦惠文王時,將軍司馬錯與謀略家張儀,進行了一場辯論。張儀主張伐韓,司馬錯主張伐蜀,結果秦惠文王採納了司馬錯的建議,並以司馬錯爲將伐蜀。
司馬錯伐蜀時,所開闢出的古道,就是金牛道。司馬錯帶兵行走金牛道,將古蜀國納入了秦國版圖。
白馬關扼守成都北 90 公里金牛古道。
換句話説,金牛古道上,早在二千三百年前,就有了秦國司馬錯、張儀乃至於後來都江堰李冰父子的足跡。
秦國得了四川,又有李冰父子建都江堰,四川成爲“天府之國”。秦國有了富庶的大後方,終得以統一天下。
司馬錯為秦惠文王時的名將,確有大功於秦。
司馬錯的八世後裔,出了“太史公”司馬遷,對於中國歷史文化,有極爲深刻的影響。
司馬遷是位令我極為尊敬的古人。
2.諸葛瞻戰死綿竹
自成都一路北行,處處都可以連結到三國故事。
成都北偏西約90公里,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百一十七囘《諸葛瞻戰死綿竹》的綿竹。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與孫子諸葛尚,皆在綿竹戰役中,爲國犧牲。
綿竹雖敗,但成都兵馬充足,至少可撐一年。而曹魏的鄧艾軍士,經由陰平小道,翻山越嶺而來,人數不多,糧草有限,不利久戰。
劉禪如果能在成都撐個十天半月,等待防守劍門的姜維前來馳援,南北夾擊,可能會擊敗鄧艾;或是等待駐守閬中的勤王兵馬趕來,也可能攻守易勢。
蜀漢皇帝劉禪(小名阿斗),稀里糊塗的就放棄了抵抗,投降曹魏。
唐朝劉禹錫的詩《蜀先主廟》寫得很好: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劉禹錫訪劉備廟,慨嘆劉備得到了賢相諸葛亮,卻生了個不肖的兒子劉禪,終至於基業不保。
詩中引述故事,劉禪投降到了洛陽,曹魏司馬昭故意找了蜀漢故妓,歌舞取樂。司馬昭問劉禪感想如何,劉禪説“此間樂,不思蜀”。
諸葛亮一家三代,都爲劉禪盡忠而死。我不禁疑惑,爲了劉禪這樣的廢材主子犧牲,到底值不值得?
我也疑惑,劉備一世英雄,爲什麽不能,教好自己的兒子?
3.白馬關前龐統落鳳坡
綿竹的東邊約30公里,有白馬關金牛古道,以及《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落鳳坡》。
益州牧劉璋,懼怕北方的張魯來攻打益州(四川),邀請劉備入川來協助防禦。劉璋對劉備推心置腹,給兵給糧。後來劉備反目無情,沒有打張魯,卻回頭逆襲劉璋。
劉璋請劉備入川相助,可謂是標準的《引狼入室》。
劉備的目的很清楚,他看上了益州這個肥沃地盤,要據爲己有。諸葛亮的《隆中對》中,也是建議劉備取益州。《隆中對》中,是這樣説的: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備入川,身邊的軍師,是道號“鳳雛”的龐統。當時諸葛亮協同名將關羽,鎮守荊州。
龐統與諸葛亮齊名,都是荊州名士。人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結果兩人盡歸劉備帳下,我們必須佩服劉備,必有吸引人才的個人魅力。
龐統祠供奉 “臥龍鳳雛”二位先賢,簡稱 “龍鳳祠”。
不幸“鳳雛”龐統,在金牛道白馬關前的《落鳳坡》,中了守將張任的埋伏而死,年三十歲。
白馬關在成都北約90 餘公里,關前不遠有龐統祠。諸葛亮與龐統,雖然齊名,氣運有差,有所謂的“臥龍飛天,鳳雛落地”之説。
劉備當時猶豫,逆襲劉璋,是否有傷“仁義”之名,對不起劉璋。龐統主張,劉備應快速襲取益州。龐統說:
《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
龐統意思是,劉璋能力不足,劉備就應取而代之,否則益州,也終會落入他人之手。取代劉璋之後,對他多加封賜即可。
劉備采納了龐統的建議,攻取成都。《引狼入室》的劉璋,打不過劉備,決定投降。
劉備把投降後的劉璋,安置在荊州公安,歸關羽看管。劉備讓劉璋帶走他所有個人財物,還給了劉璋一個“振威將軍”的稱號。
劉備是否虛情假意,見利忘義?還是成大業者不拘小節?讀者不妨自行評論。
龐統雖然在《落鳳坡》中箭折翅,但是劉備畢竟是採納,並且實現了他的建議。龐統也可謂是“得其主也,未得其時也”。
至此,劉備取得益州,關羽鎮守荊州,諸葛亮的《隆中對》,已經呈現了,幾近成功的輪廓。
白馬關附近,有《落鳳坡》“古跡”。事實上,《落鳳坡》事跡,在正史中並無記載。
我們到《落鳳坡》去憑吊古跡,可以説是去緬懷偉大的小説家,《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
我在白馬關的龐統祠像前,恭敬的行了三鞠躬禮,以示我故國之思。
我將蘇東坡的《念奴嬌》詞,略作調整,形容我的旅途感慨:
《故國之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山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