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二會時,習近平不提兩岸統一,只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人,則沒有什麼問題不能談、沒有什麼事不能解決。馬英九4日祭黃陵時,陝西省長趙剛以「兩岸一統」取代兩岸統一,似與習近平的講話相呼應,春秋大義中「大一統」有「天下平」的意涵,只要認同同屬中華民族,則賴清德任內,應也還不至於有兵戎相見的危機出現。(圖/取自網路)
作者/劉東皋
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趁今年二訪中國大陸之際,於4月10日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再次見面。與2015年在新加坡馬習會不同的地方在於,當年馬英九仍是中華民國總統,習近平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代表的是兩方領導人的會面;但此次馬英平純粹就是一介平民,既已不代表中華民國,也不是國民黨主席;習近平若稱呼他為前國民黨主席則未免太過官樣而略感疏遠。既然兩人是以闊別多年的朋友再相會,習近平直呼馬英九為「馬先生」應該是以接待朋友的心情而稱呼他的吧!
馬英九則似乎一開始未曾開竅,以黨職稱呼習近平為「總書記」,後來才改口稱「習先生」。習、馬二人這次在北京相會,既非官方的互動,也非政黨的交流,習以朋友身分在北京盡地主之誼,且仍具有國家主席兼中國共產黨黨總書記的雙重身分,以如同接待重要貴賓的隆重禮儀接待馬英九,也算給足了馬英九這個「平民百姓」的面子。難怪,馬英九當天晚宴高興得喝到醉醺醺,結束後還要有人扶著返回下榻處。
習近平未兩岸統一 令許多人意外
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的是,此次與馬再相見,習近平並未提兩岸終歸統一之語,反倒是強調兩岸都屬中華民族、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要不分裂國家、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而即使制度不同、也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最後他則說,「我們是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來把握兩岸關係大局。」
綜觀習近平的談話,似乎存在兩個很重要的意涵,一是,只要認同是「華夏民族」中國人,任何心結都可化解,任何問題都可以商量。這裡,他強調的「中國人」,當然不是政治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所代表的「中國政府」治下之人,而是華夏中華民族。在此一認同下,則似乎除了一國兩制,聯邦或邦聯、乃至如前立法委員廖學廣所倡議的「中華第三共和」,彼此都可以談一談。
其二,習近平雖未談及兩岸終必統一,卻反而定調「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中華民族」,也就是說,兩岸目前仍屬一個中國,不論屬於分裂或分治的現況,都還是同一個國家。而既然同屬中華民族,也仍同屬華夏中國,就沒有什麼不可談、及不可化解的事。
就以上兩個意涵,筆者便不免聯想起,當馬英九於4月4日前往祭拜黃帝陵時,陝西省長趙剛在宣讀祭文時說:「港澳背依后土,一國兩制,和舟共濟;寶島心繫根祖,兩岸一統,歷史必然。」此處,以「兩岸一統,歷史必然」,取代了「兩岸統一」,似乎早有預留伏筆、以與後來習近平的談話相呼應的意味。
中國春秋大一統觀念與統一有所不同
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曾在授課時傳講公羊春秋大義,解釋華夏歷來「大一統」與統一的不同概念。「一統」天下與「統一」天下的意義不同,「一」為文化之始;一統為王道思想,而非如秦始皇以武力併吞六國的「統一」。
若依此解,在趙剛提及「兩岸一統歷史必然」之後,習近平又宣稱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同胞既具有共同的血脈、文化、歷史,且既然沒有什麼不能談,也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化解,則兩岸在賴清德上台後,在同屬中華民族的認同下,應也還不至於有兵戎相見的危機出現。
經過2024總統大選之戰,包括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邱毅、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媒體名人陳文茜等人的「充分揭露」後,台灣多數有點新聞閱聽水平的民眾,應都可以理解,目前藍、綠檯面上的首要政治人物,多有被美國政府收買或倚美求(政途之)榮的情況;蔡正元最近更說得明白,中共政府要解決兩岸統一問題,首要解決的對象是美國政府、而不是台灣民進黨政府,因為民進黨政府都聽美國的。
從賴清德的國防部長與國安人事任命,便引起眾多政論學者專家質疑背後有美國政府下指導棋。最近與一名退役多年的陸軍上校聊起邱國正為何能當上國防部長的問題時,他說,在馬英九任內擔任國防部長的高華柱,曾親自親自到邱國正宿舍敲門告知「你明天就調國防大學校長(占上將缺)。」
就這名退役上校對高華柱的了解,他指出,高喜歡用自己過去的屬下,升官常以自己帶過的下屬為主。但邱國正並非屬於「高華柱的人」,會提升邱國正,是因邱國正為「美國戰院」畢業的;而前往美國就讀戰院的高階軍官,通常會被美國政府接觸或甚至吸收,形成一堆親美派。時任總統馬英九會讓高華柱提升邱國正,「後面應有美國政府介入因素」。
軍中高層有不少與美國關係深的親美派
從這名深度了解軍中實情的退役上校之說法,間接印證眾多新聞傳言,現有台灣的國防與國安體系,竟然包括人事升遷安排都有美國政府的黑手干預;民進黨政府所謂「台灣的主體性」,豈不成了迷惑善良台灣百姓的虛言妄語?
曾留學德國研究康德、出生於雲林北港的前立委朱高正,原是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在台灣民主轉變過程初期,即被稱為「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但後來與民進黨理念不合而退黨。晚年淡出政壇,往返於兩岸講授易經、四書等,並開始以宋朝理學家朱熹第26代嫡孫自稱,曾著有「從康德到朱熹」、「易經六十四卦通解」等書。在台灣逝世後,由其家人安葬其骨灰於河南洛陽。
與滿族皇親愛新覺羅毓鋆(別名劉毓鋆、劉柱林)不同的是,朱高正土生土長於台灣,學習的也是西方著名哲學家思想,最後卻感於中華文化與思想的偉大,而致力於華夏文化的傳揚。一個是滿清皇族後裔,一個是土生台灣人,但都在晚年致於中華文化的鑽研與傳承(毓鋆1949年至台灣,105歲時於2011年在台灣過世;朱高正年僅67歲,2021年過世)。
眾多藍綠卑瑣政客比郭正亮還不如
台灣各界有不少名人受教於毓鋆大師,也有很多人了解朱高正曾為民進黨打拼的那段日子;想想他們原屬不同族群,卻都因接觸、了解並深感中華文化精深偉大而以宣揚、傳承中華文化為榮;對照現今藍、綠不同政黨的許多不學無術的漢族台灣人政客,只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財勢而刻意切割中華文化、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還利用執政權大搞去中國化與去中華文化,實在痛心台灣善良百姓一直被這些惡質政客的無恥操弄。
3月底,與民進黨已分道揚鑣的前立委、政論名嘴郭正亮在網路節目上回答網民詢問時說,他要「正式的回答」,祖籍福建、已是四代移民的郭正亮,「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郭正亮這位曾經參與撰寫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都勇於承認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但對照國民黨中一群擔心馬英九在馬習二會說錯話、或等著看馬英九笑話的卑瑣政客,連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都不敢說出口,也難怪,如今一介平民的馬英九倒成了國民黨內兩岸推進和平的唯一代言人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劉東皋,祖籍山東齊東縣,台灣高雄人,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朝陽科大企管研究所碩士、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曾任經濟日報、台灣日報、新新聞周刊、台灣醒報,並陸續在中部數家私立大學兼課。2014年創辦自媒體中報雜誌至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表面現象的背後實相,記錄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