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私密處像溼疹或黴菌感染?竟跟乳房外柏哲德氏症有關!治療檢查一次看

Heho健康網/謝承恩 2024.04.15 23:00

新聞圖片

如果發現鼠蹊部一塊溼疹樣病灶伴隨搔癢,長起來很像黴菌感染,長達數月之久,擦了藥膏也沒用,小心可能是罕見皮膚癌!醫師也提醒,確診為「乳房外柏哲德氏症」也需要進一步的治療與追蹤。

成大醫院皮膚部劉威廷說明,「乳房外柏哲德氏症」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癌,主要發生在50-80歲的患者身上,好發於具有大汗腺的皮膚,如腋下、鼠蹊等部位,呈現溼疹樣病灶。

因此患者常常當作溼疹或是黴菌感染治療,一段時間無改善後才得到正確診斷,需要謹慎看待。此外「乳房外」柏哲德氏症和「乳房」柏哲德氏症具有同樣型態的「柏哲德氏細胞」浸潤皮膚而得名。

罹患乳癌須注意皮膚合併症

劉威廷表示,乳房外柏哲德氏症臨床表現為緩慢進程、白色或紅色的脫屑斑塊病灶,可能伴隨疼痛或搔癢等症狀。因臨床表現和溼疹或是黴菌感染相像,從病灶出現到確定診斷時間可達數年之久。

乳房柏哲德氏症有近9成合併乳癌高度相關性,乳房外柏哲德氏症個案僅約10-20%有合併內臟惡性腫瘤,合併惡性腫瘤個案常發現病灶在生殖泌尿道或肛門開口周圍,合併有泌尿系統、大腸直腸或女性婦癌等。

乳房外柏哲德氏症治療與檢查

劉威廷表示,患者經由皮膚切片確診乳房外柏哲德氏症後,會視情況安排抽血、影像學或內視鏡檢查,確定是否合併淋巴轉移、遠端轉移或內臟癌症,乳房外柏哲德氏症的治療,主要建議為腫瘤廣泛切除手術。

因病灶外觀如同濕疹樣變化,手術的外緣邊界有時不容易界定,手術後局部復發率將近30%,必須長期追蹤。其他非手術治療方式,包含光動力療法、外用藥膏、汽化性雷射燒灼、放射線治療等。

醫師提醒,在鼠蹊部、會陰部、肛門周圍等溼疹樣病灶若治療一段時間無改善,千萬不可輕忽,應及時就醫進行合適檢查及確認診斷,並與醫師共同商討治療方式,恢復生活品質。

文/謝承恩 圖/林欣儀

延伸閱讀: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