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郭老論美】流形化為中流砥柱~朱銘美術館特展之厚望

銳傳媒/郭少宗 2024.04.14 11:37

一場由石瑞仁策展的2024台灣當代雕塑展,以「流形」為標題,在朱銘美術館展開。

策展理念,開宗明義指出:「流形」一詞源自「正氣歌」之始:「雜然賦流形」-- 名正言順的說出宏大壯闊的創作立場,這在台灣去中化且風行各地,一片幼稚、弱智的「可愛風」(如一顆紅球、兩隻小黃鴨)雷厲風行之下,確是難能可貴,值得正視。

[caption id="attachment_58201" align="alignnone" width="930"] 圖1:黃步青--提鐵籠的人。(圖/郭少宗提供)[/caption]

石氏歸納出三個此展趨勢:個性化的表現、自主性的思維、多元化的發展,給以詮釋著當代台灣雕塑界掙脫「雕塑本質」的思辨課題,「想要怎樣」的創作動機,已經蔚成潮流。

[caption id="attachment_58202" align="alignnone" width="959"] 圖2:康延齡--善念牡丹-天女的祈禱。(圖/郭少宗提供)[/caption]

一旦事物發展到一道瓶頸,危機或許可轉型成生機,這一回由民間機構主辦的特展是否能夠扭轉「流俗化」的藝文活動?是否能夠遏止「浮誇風」的淺碟文化,就得細看此展作品的豐富性以及打動人心的力道了。

[caption id="attachment_58203" align="alignnone" width="966"] 圖3:王振瑋--風之形。(圖/郭少宗提供)[/caption]

是的,此回囊括了雕塑史上的演進流派,大約可依照藝術家的年齡段,即可知其依循雕塑史潮流的演繹順序。譬如探討木質虛實空間的木雕(賴永興圖6)、達達主義的物體拼湊(黃步青--提鐵籠的人圖1)、幾何抽象的極簡造型(莊普、林鴻文)、普普藝術的生活化裝綴(康延齡--善念牡丹-天女的祈禱圖2)、地(水)景藝術的結合環境(王振瑋--風之形圖3、流盪追漾圖5)、光電影像的科技媒體(彭弘智)、塑膠充氣造型的軟雕塑(陳奕彰--朱槿花)、鮮豔討喜的童趣風(蔡潔莘--讓我們今天就擁抱吧!圖4)。12位雕塑家基於不同思考觀念,必定使用迥異材質與造型,而後衍生的觀者聯想以及互動回應,必定大異其趣,各擅勝場。

[caption id="attachment_58204" align="alignnone" width="956"] 圖4:蔡潔莘--讓我們今天就擁抱吧!(圖/郭少宗提供)[/caption]

無庸置疑,強調「學術性」的意旨,是朱銘美術館邁出個人價值體系,向專業靠攏,向未來挑戰,更是向台灣慌亂的文化現況,交出一張良心成績單,一幅未來光明藍圖。

[caption id="attachment_58206" align="alignnone" width="1185"] 圖6:賴永興的木雕作品。(圖/郭少宗提供)[/caption]

館方強調:此展試圖積極搭建一條作者與大眾之間,雙向溝通對話,相互支持的橋梁通道。然而礙於雕塑藝術之深奧,以及園區地處偏遠,加上先天的「小眾」特性,媒體不愛、商業脫鈎,難免劃地自限;若欲大開大闔,如何走出象牙塔,爭取公私、官民資源,應是當務之急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