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越胖血糖越失控,長期恐釀腎臟及心血管病變! 深入了解 血糖 肥胖控制關鍵

優活健康資訊網/陳麗茹 2024.04.12 10:00

根據世界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約有5.4億成年人罹患糖尿病*1!並有數據指出,高達8成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存在有肥胖或過重問題,當糖尿病合併肥胖即稱為糖胖症*2,研究指出糖胖症患者具有較高的心血管*2和腎臟疾病風險*3,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糖胖症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肥胖合併血糖問題,英文是diabesity,也就是由糖尿病的英文diabetes和肥胖症的英文obesity組合而成,因此在治療上需同時針對兩個疾病進行處理。

三軍總醫院代謝症候群防治中心主任郭俸志醫師說明,肥胖和糖尿病是會交互影響的,當長期肥胖狀態下,容易造成脂肪組織功能不良,進一步形成異位性脂肪沉積於肝臟造成脂肪肝,於是使得「胰島素阻抗」增加,進而導致糖尿病*4.5,相反地,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狀態下,也會使得脂肪組織堆積而增加肥胖的風險!當身體面對2種有害因子的影響下,會讓血糖不易控制,而血脂及血壓異常的風險也升高,進而使得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腎臟病變的機率大幅增加*2.3

郭俸志醫師表示,也因此糖胖症患者,除了血糖穩定控制之外,更需將減重列為優先治療目標,才能逆轉此惡性循環,從而減少相關心腎系統等器官病變的產生。原則上BMI ≧27的族群,建議至少必須要先降至24 ≦ BMI<27,再慢慢控制回標準體重 (BMI≦24)。(國健署健康九九+:BMI測試)

飲食控制、運動養成再搭配藥物才是關鍵

不管是糖胖症或是糖尿病患者,郭俸志醫師強調,都必須給予飲食衛教作為基本,進一步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才能達到長期穩定的血糖及體重控制,另外若已達重度肥胖情況時,就可能顯著影響到日常生活能力,如走路會喘、產生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膝蓋負擔過重產生退化性關節炎等,這樣的高風險族群除了生活型態的介入治療外,就會建議儘早使用輔助藥物或接受減重手術,以避免越胖越無法運動,進一步造成血糖難以穩定控制*6

郭俸志醫師說明,目前同時具有控制血糖、控制體重及心腎器官保護效果的藥物共有兩大類,分別是口服與針劑型的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以及口服的SGLT2抑制劑。前者除了促進胰島素分泌達到控制血糖作用之外,同時也能抑制食慾、減緩胃排空來達到有效的體重減輕,更重要的是長期使用下具有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實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當血糖已經降到正常值時就不會持續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單獨使用不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所以也可以用於非糖尿病之肥胖患者的體重控制。後者SGLT2抑制劑則透過腎臟排出糖份的機轉來達到控制血糖及減少體重的效果,原則上也不會造成低血糖,同時長期使用下也具有減少心衰竭及慢性腎病變的實證。

無論是口服與針劑型的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或者SGLT2抑制劑,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若糖尿病患者已有相關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病病史,就會建議於第一線就開始使用*7,但在藥物使用上仍需注意,使用 GLP-1受體促效劑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且少數案例報告中顯示可能與胰臟炎風險的增加具有關聯性,此外口服腸泌素GLP-1受體促效劑必須要空腹服用,服藥喝的水量需限制少於120毫升,且服藥後需至少隔半小時以上才能攝取食物;而SGLT2抑制劑服用時間則較為彈性,可以空腹或隨餐吃,但要注意維持水分的補充、避免長時間憋尿及維持良好衛生清潔習慣,以減少生殖道或泌尿道發炎的風險。因此在選擇藥物時,病患都應該與醫師討論是否合適。

郭俸志醫師提醒,糖尿病與肥胖是影響健康的2個有害因子,更是彼此互相影響,肥胖會大幅的影響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因此若有肥胖問題一定要儘早處理,透過養成每天量測體重的習慣,配合總熱量控制、搭配飲食指南及每天適當運動20~30分鐘,一週至少3~5天,進一步加上醫師囑咐的藥物治療,才能達到健康的體適能狀態並維持有效且長期穩定的血糖及體重控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