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教改為改而改!學歷貶值、升學壓力無減輕 全教總盼召開全國教育會議

品觀點/記者 凌君浩 2024.04.10 15:11

台灣自1994年4月10日實施教改,迄今已滿30年,當年提出四大訴求: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被譏為「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沒有真正減輕升學壓力,還進一步弱化技職教育。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們要求新政府上台後召開全國教育會議,以凝聚台灣教育發展的共識。

教改深刻影響30年來教育發展,全台48歲以下的國人,都可說是這些政策下的「關係人」。當年,教育部召開第7次全國教育會議,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時任中研院長李遠哲擔任召集人,2年後提出成果報告,建議政府教育鬆綁、帶好每個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與建立終身學習社會,作為台灣日後教改藍圖。

全教總表示,政府「廣設高中大學」,卻沒有考慮人口結構變化,導致30年後引發私立大學退場海嘯。儘管高中大學的數量都大幅度增加,看似不愁沒學校可念,但升學壓力卻並未真正減少。技專校院數增加,師資與辦學方向則向一般大學傾斜,重研究輕實務,致使技職教育學術化,在教改過程中,技職教育被弱化。

在「小班小校」部分,全教總指出,當年的願景是達到每班少於30人,然而30年後的今天依然未達成目標,現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公立學校每班仍高達35人,私校每班超過45人不在少數。

誇張的是,李登輝時任總統,多年以後,他認為教改失敗李遠哲要負責,李遠哲卻歸責李登輝用人不當,2人竟公然互批,驗證教改即為災難。

學者認為,教改阻礙台灣的社會階級流動,昔日大學聯考,比的是分數,而非地位、背景,只要考得好成績,自然取得進入菁英社會的門票,為有苦讀,當金榜題名時,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然而現今多元入學,擺明是替家庭社經地位好的孩子鋪路,推甄從準備資料、寫自傳開始就是軍備競賽,甚至還可花錢找人代筆,家庭環境不好的孩子勢必落入無盡循環,有錢人家的孩子進入好學校,環境不佳的孩子進到私校,幾乎永無出頭之日。

學者說,教改讓學位貶值、不值錢,廣設大學,從此大學不再是窄門,形同未經篩選,即可進入大學就讀;EMBA、研究所在職班也不遑多讓,等於是替高官、大老闆學歷鍍金,還衍生出論文抄襲事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