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十大死因第一名是癌症,再來就是心臟疾病,光2021年死於心臟病死就超過2萬人,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心臟疾病會有什麼前兆?親友一旦發生心臟疾病,我們該如何幫忙?想即早照顧、了解心臟,台安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袁明琦來為大家分享臨床上的重要觀點。
痛風竟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現在上班族工作繁忙,久坐成了習慣,一坐就長達6~8個小時,再加上愛吃西式飲食、沒有規律運動,特別是現在冬天,再來上一碗滿滿的海鮮鍋、豬肝湯,可能關節炎、痛風就上門。
痛風發作痛不欲生,晚上想小便痛到起不來,睡不好、少喝水等惡性循環下,就可能導致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等併發症。而且在痛風發作時又可能服用各種藥來止痛,這些藥都可能會誘發心血管疾病。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醫學會雜誌文章顯示,痛風發作後2個月,罹患中風、心臟病的風險就會倍增的原因。
*編按:痛風是很常見且極度疼痛的關節炎,第一次發作多半發生在大半夜,痛前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直到突發如火燒般紅腫熱痛。痛風有半數會發作在腳大拇趾第一關節處,也可能出現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
心臟病的前兆有哪些?高危險群有誰?
不管是痛風還是心臟病,很多人還是會覺得是長輩才會得到,年輕人也是有可能會得到心臟病的。而且很多人有迷思認為「胸痛」才是心臟病的前兆,其實「喘不過氣」才是。
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
18歲~30歲左右是身體的黃金時期,尤其是女性,這段時間裡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低,男女比為6:1。其實心血管疾病多半還是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要注意家中是否有人心肌梗塞、腦中風、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家族史。再來,心血管疾病是一種「退化性的疾病」,過了60歲後,人的心血管都有某種程度的退化,但是透過養生、保健,可以讓這退化稍微減緩一些。
遺傳、老化、性別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素,但是自身的生活習慣可以改變。舉例來說,我們會用加法來推算未來10年內得到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每個因素就加3%),如抽菸3%、有高血壓3%等。如果生活作息良好、有運動習慣,就不需要太過擔心。
冬天常被忽略的發病原因
心臟疾病最怕的就是疏忽,以冬天來說,可能忽略的狀況有:
1.少喝水:水分不夠,血管就會慢慢收縮,導致阻力增加、運送不順。
2.吃藥:熱脹冷縮,夏天流汗血壓偏低,血壓藥劑量減低,進入冬天,不喝水讓血管收縮,血壓突然升高,若血壓藥劑量沒有調整,就可能發生憾事。因此血壓藥也需要根據氣候變化,隨時監控並調整。
也有患者認為自己好了便自己停藥、減藥,有發作再吃...如此起起伏伏的治療是大忌,尤其高血壓等心臟血管疾病。因此持續、平穩地用藥,才能有效治療疾病。
至於要何時量血壓、心跳?第一個時間點,我會建議患者吃完早餐後監控;再來是晚上睡覺前。若要量血壓,記住一天當中的兩個基礎血壓點,不時抓個看完政論性節目後量一次、或是中午量一次,再和基礎血壓點比較,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
何謂MONA治療法?
天氣轉涼,日夜溫差變大,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也隨之提高,如果沒有把握黃金時刻,致命風險相當高!一旦發生心肌梗塞狀況,會有血管緊縮、痙攣,以及劇烈疼痛的情形。再撥打119求救、待救護車來前,在家可以先透過「MONA治療法」爭取黃金時間:
.M(Morphine、嗎啡):嗎啡緩解疼痛、放鬆血管。但一般民眾難以取得嗎啡,因此建議有風險族群可常備強效止痛藥替代。
.O(Oxygen):血管痙攣時,氧氣無法順上運送至身體各組織,因此這時需要即刻給予氧氣面罩。在家可以用「開窗、通風」代替氧氣筒、罩,並讓患者以太極拳式呼吸呼吸,慢慢地吸氣吐氣,每口氣吸飽,以提供身體足夠的氧氣。
.N(NTG、舌下含片):在緊急時刻放入舌下含片,心臟血管就會稍微放鬆。若家中無舌下含片,可以用溫開水(甚至是熱湯、熱巧克力等)代替,熱漲冷縮幫助血管放鬆。
.A(Aspirin、阿斯匹靈):當血管出現阻塞、痙攣等情形,必須慎防血小板聚集成血栓,進一步導致血管堵塞。因此要避免,就需要服用阿斯匹靈。若身邊也無阿斯匹靈,也可喝溫開水(適時少許的運動飲料)都可以幫助稀釋血液,讓血液不聚集。
在這過程中,可以爭取到5~10分鐘黃金時間,接著待救護車到場送至醫療單位接手。
哪幾類人特別需要做檢查?
超過45歲、肥胖、有三高、有家族史、工作疲勞者,建議2年做一次相關心臟檢查。若在憤怒情況下有胸悶胸痛者,就更該去檢查。
責任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