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問題複雜,以為是坐骨神經痛,經周全診斷,原來是腰薦髂結構失衡,尤稚凱醫師以超音波定位導引,精準注射修復疼痛。(圖/菁英診所)
台灣人的工作強度高,又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腰痠背痛成為全年齡層棘手的問題,腰背痛之所以難纏,是由於腰椎、薦椎、髂骨為複合體結構,牽一髮而動全身,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菁英診所復健科尤稚凱醫師說明,只要薦髂關節、腰椎小面關節、及相關韌帶等其中一處受傷,就會互相拖累,引發下背痛、坐骨神經痛等問題,還存在不少類似傳導痛的假性坐骨神經痛,病因盤根錯節,想要終結疼痛,就必須正確鑑別判斷再進行相對應的治療。
尤稚凱醫師分享自己曾有個病患,是一名工作繁忙的中年男子,因肌肉痠痛去嘗試踩背按摩,沒想到卻引發左側下背痛,直到疼痛加劇,並伴隨腳腿痠麻才就醫,當時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而嘗試復建,痛症卻沒有改善,直到遇見尤醫師,透過理學檢查與超音波進一步觀察,才確認病根源自左側薦髂關節炎及韌帶撕裂傷,並因代償作用造成腰椎四五節右側小面關節錯位,導致「腰薦髂複合體失能」而衍生種種疼痛,在借助增生療法後,透過超音波導引定位,採以多點注射,精準治療各個病灶後,腰薦髂結構得以恢復平衡。
不良的姿勢、不當的搬重物方式、不正確的運動技巧等等,都會增加脊椎的壓力,進而對脊椎、肌腱、韌帶、椎間盤、關節面軟骨等造成一連串引發下背痛的骨牌效應。(圖/菁英診所)
由於腰椎、薦椎、髂骨在結構上為複合體,也是疼痛共同體,當患者左側薦髂關節出狀況時,為了減少症狀,坐姿重心容易移到右側,於是讓腰椎右後方小面關節承擔代償任務,以維持平衡,因而受到連累變成難兄難弟,為了恢復腰薦髂結構的平衡,所有病灶都必須精準治療,尤稚凱醫師進一步說明,理想的對策為採行增生療法,在超音波導引之下,將高濃度葡萄糖水、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增生藥劑,直接注射至薦髂關節、薦髂關節韌帶撕裂處、以及小面關節內,並一併強化腰椎周圍韌帶,以改善發炎、修復損傷,提昇腰椎穩定性。
腰薦髂複合體因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局,成為疼痛共同體。(圖/菁英診所)
而增生療法也如同其他的注射治療一般,有常見的副作用,像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僵硬或淤青,尤稚凱醫師提醒,在接受增生療法獲得改善後,也得時時保持正確的站姿與坐姿、避免久坐,藉由運動強化背肌、腹肌、骨盆底肌肉等,才是預防痛症復發的不二法門。不過並不是所有患者的情況都適合增生療法,像是嚴重的肌腱撕裂傷、軟組織全斷等就必須謹慎評估,療效與醫生的診斷、專業技術都息息相關,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的專業醫師,以確保治療品質。
菁英診所:尤稚凱醫師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鑑別診斷,找出腰薦髂失衡疼痛根源,施以增生注射治療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