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專欄】避免重蹈日本覆轍─德國學者對日本經濟低迷的獨特觀察

銳傳媒/張正修 2024.04.03 06:43

日本的經濟持續低迷,並沒有看到復甦的跡象,而且在2024年2月時,維持世界經濟第三位的名目GDP被德國超越。擔任歐洲議會顧問等職務的德國經濟學者丹尼爾·格羅就以其獨自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經濟低迷的原因,並對歐洲各國發出了警惕:“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轍”。

一、日本在世界經濟的地位被德國取代

日本本來是應該表現得更好,因為其勞工的教育水準很高,而且受過良好的訓練,其社會整體的投資額度超過了許多先進國家,例如,日本的研發支出佔GDP的3.3%,直到最近之前,都是高於美國。儘管如此,日本經濟卻是持續相對低迷。在19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曾經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大國,其地位是由當時看起來是無敵的工業領域所支撐著,但是現在的日本卻是排名第四。擁有1億2300萬人口的日本,卻落後於僅有8300萬人口的德國。

那麼,為什麼日本經濟無法擺脫低迷呢?為了理解這一點,以錄影機(VCR,Video Cassete Recorder)為例來看一下。

二、日本的“異常數據”

VCR需要精密的機械零組件,而VCR曾經是象徵日本引以為傲的製造業技術的存在。歐美企業無法與其出色的品質和價格競爭,因此,日本幾乎壟斷了全球VCR市場。在其鼎盛的1980年代中期,日本生產和出口了數千萬台的VCR,並因為將價格設定為高價而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但是,隨著1990年代至2000年代數位技術的普及,VCR的類比(analog)技術就逐漸過時而走上衰退,VCR的利潤下降,不久,許多企業就停止生產。現在,已經沒有一家公司在日本生產VCR了。錄音機和隨身聽(Walkman)等產品其實也走上了相同的路,而這些家電原本是日本出口產業的支柱。但是,使用半導體的數位家電不再需要日本高精密度的技術優勢。當如下的生產模式下所生產的產品比日本的出口產品更加便宜時,這就導致對日本出口產品的需求持續下滑,而其價格也跟著下跌,而這種生產模式就是:《在亞洲各地生產零組件,然後在中國組裝,再由美國提供軟體》。

經濟學家通常不只是單獨看特定國家出口產品的價格,而是透過與進口品的價格之平衡來看待,這種比率被稱為“貿易條件(出口價格除以進口價格)”。即使是在先進國家當中,日本的貿易條件也顯示出異常的數據。在1980年代中期,日本的這一個比率是接近160%,但是在2000年代前半,這個比率急劇下降,而在2008年時跌破了100%。在同一個時期,歐盟和美國的貿易條件大致穩定,是在100%左右,其波動是在正負10%以內的狹窄範圍內。與這些國家相比,日本的異常性就顯而易見了。

對於日本經濟來說,與其說是人口減少,貿易條件惡化對其經濟的影響是嚴重多了。日本的人口確實走上老化而在縮小。但是另一方面,自1995年到現在,美國的人口成長率雖然僅比日本高25%,但其GDP的成長率卻超過300%。日本的生活水準雖然有所提升,但其提高的速度比較慢,消費活動與其他先進國相比,整體上也不能說是活躍。

三、小結

這位德國學者對日本經濟的分析,其實是眼光獨到。台灣和日本一樣,也面臨少子化的問題,但是民主化之後的台灣,除了馬英九時代的2.8%的經濟成長率較低以外,台灣的經濟其實都持續以高於3%以上的成長率在成長中,尤其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上,台灣利用獨特的加工模式在全球經濟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日本的例子應足為我們的殷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