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抽脂後體態更腫?術後關鍵保養讓你無後顧「脂」憂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2024.04.03 09:00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許多人追求令人稱羨、賞心悅目、吸睛的纖細好身材,而大多數的人會透過飲食控制、運動等方式,可有時候往往減不到理想部位,像是難瘦的大腿、小腹等,如果是經常做大量爆發力、增加基礎代謝率的健身運動者,會讓肌群更難瘦下來,這時抽脂手術是更好雕塑身形的方法,同時多餘的自體脂肪也能用來填補凹陷或不足的地方,並無排斥性的問題,非常自然,達到一次雙效,持久又高安全。

但抽脂不等於減肥,而是幫助雕塑體態的好方法,這篇讓大家理解抽脂迷思及術後關鍵,多管齊下的方式才能擁有理想身材。

抽脂留下來比抽掉的更重要!

抽脂方式有很多,知名美學診所的賴雅薇院長分享,抽脂分為以下三種,而醫美市場沒有絕對好壞的抽脂方式,針對醫師習慣的操作模式作討論,不僅讓自己放心,也讓醫生手術過程更游刃有餘,甚至讓留下的脂肪再運用達成理想身形。

  • 最基礎:震動抽脂,這是快速又省力移除脂肪的方式。
  • 最溫和:水刀抽脂,all in one最佳方式,此種模式透過不斷給水、浸濕腫脹液、利用水沖將脂肪移除。此方式的脂肪活性、幹細胞保存度都是國際認證相對好的,因此可以將收集的脂肪再運用,使用自體脂肪做豐胸、補臉、豐翹臀等手術整形。
  • 最普遍:超音波抽脂,這是透過熱能模式乳糜化脂肪跟浸泡過腫脹液的組織再做引流,此種方式有些微熱能產生,可幫助術後皮膚些微收縮緊緻。

抽脂完的體重依舊沒下降?原因在這...

不少人抽脂完跑回診所問醫師,都抽完那麼多脂肪,為何體重依舊沒達標? 抽脂後怎麼看起來更腫?

賴雅薇醫生分享,抽脂前會注入與抽取量比例1:1的膨脹液(即生理食鹽水、麻藥等膨脹液、血管收縮劑等混合液),除了有局部麻醉的作用外,也能將脂肪附近的組織撐開、使空間變大,有利於抽脂手術操作並讓出血程度降至最低,術後部分殘留的溶液會漸漸隨之排出體外,所以術後身體會產生大面積的浮腫是正常的情況,不用過於擔心。

 加上脂肪細胞的重量是非常輕的,假設手術抽取量為3000cc,換算下來脂肪重量約為900克,等於體重至多也就降低0.5-1公斤左右。雖然抽脂後體重變化不大,但身形會有明顯的改善。

術後皮膚鬆弛又不適 掌握關鍵縮短恢復期

現在手術不如以往恢復期長,解開迷思,掌握好術後保養要點,也能無後顧「脂」憂。

  • 機能塑身衣事半功倍

術後有些特殊部位的皮膚因不能回彈而造成鬆弛,像是蝴蝶袖、產後撐大的皮膚、大腿內側,這時可搭配縮皮、拉皮手術利用加熱、加強將膠原蛋白增生60%,讓整體皮膚緊實30%,達到緊實效果。或是穿著塑身衣,由於抽脂後會水腫、且皮膚與肌肉組織間於術後產生皮下空腔,這時穿著塑身衣加壓,幫助表皮與組織密合,改善腫脹、瘀血情形,以及預防術後皮膚鬆弛問題。

塑身衣依照抽脂部位和個人舒適狀況而定,建議塑身衣第一個月穿24小時,第二、三個月穿8-12小時即可。

穿著的款式選擇醫療級收脂布,420D雙層細纖的涼感紗,這能加強平整脂肪及透氣效果,易出汗肌膚可降體感溫度並保持涼爽透氣,緩和肌膚敏感度。有些塑身衣作H腰的設計,較符合人體工學,不會造成內臟擠壓;要注意的是如果全身抽脂,穿全身型的塑身衣,前胸選擇有大U設計的款式,較不壓迫胸部好呼吸。

如果是大腿環抽手術,也有半身型的塑身褲,大腿及小腿前端有做單層減壓設計的款式,且大腿內外側加壓讓皮下空腔和組織更密合之外,穿著起來更舒適不壓迫,大腿曲線更修長;臀部處要有吸濕排汗的布料能在坐姿時候不易發癢。別忘了底部選擇開一字洞設計,上廁所更方便。

  • 內用外敷消水腫

術後前3天腫脹與疼痛的情形最明顯,因此這三天每日冰敷4-6次以上,每次10分鐘、接著後四天傷口開始癒合,疼痛感明顯改善,這時改用溫熱敷於傷口腫脹處,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消腫。

這段期間也能多喝排水食物如蜈蚣草、紅豆水、黑豆水、薏仁水等,內用外敷加速消除水腫!

  • 耐心按摩

術後按摩幫助肌膚恢復緊實平滑和預防組織纖維化.因此術後7-14天由心臟遠到近、由上到下、單向輕輕的按摩,一天三到四次,每次10分鐘;接著術後14天開始為期三個月,加壓推揉、搭配使用儀器輔助按摩,幫助改善水腫、預防組織纖維化。

一般抽脂後恢復期約3個月就能看見明顯成效,只要細心跟耐心和醫生一起理解過程以及術後好好的加強保養,就能擁有完美稱羨的視覺體態!

【延伸閱讀】

動不動就腰痛?物理治療師教你認識:伸直不耐與屈曲不耐

防止肌肉受損、運動傷害 穿機能訓練衣有助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1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