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馬拉松 爸爸票房 宋正宇

什麼人容易得癌症?如何預防癌症?十大癌症危險因子、症狀、篩檢懶人包

良醫健康/ 盧映慈 2024.04.02 09:00
什麼人容易得癌症?如何預防癌症?十大癌症危險因子、症狀、篩檢懶人包https://ihealth.bwnet.com.tw/CT_Column/2022/08/8984fe99-cfee-d5eb-93c3-ebce4846a3d9.jpghttps://ihealth.bwnet.com.tw/CT_Column/2022/08/8984fe99-cfee-d5eb-93c3-ebce4846a3d9.jpg

台灣人罹癌率年年增加,癌症已經不再是「少數人」的疾病,而是大多數人都必須預防及面對的問題。事實上,根據對癌症風險因素的推算,有1/3到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到底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到癌症?如何預防癌症?

十大癌症是哪十大?

根據國民健康署2022年公佈的癌症登記報告,2019年共有12萬1254人新罹患癌症,罹患人數前十名則是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

什麼人容易得癌症?十大癌症的危險因子、症狀

1. 身體摸到硬塊:
I. 乳房:乳癌。
II. 頸部:甲狀腺癌、淋巴癌,或是頭頸癌如口腔癌、鼻咽癌的轉移腫瘤。

2. 長期咳嗽、聲音沙啞:
I. 咳嗽超過兩週,或是咳嗽帶血:肺癌。
II. 聲音沙啞:喉癌。

3. 排尿、排便行為改變:
I. 排尿行為改變:膀胱癌、攝護腺癌、腎臟癌等泌尿系統癌症。
II. 排便行為改變:大腸癌。

4. 原因不明的發燒:
I. 可能是任一種癌症引起的免疫低下。

5. 非經期出血或過多分泌物:
I. 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等婦科癌症。

6. 痣的形狀、顏色、大小改變:
I. 皮膚癌。

7. 體重莫名減輕:
I. 消化道相關癌症,例如大腸癌、胰臟癌等。

8. 原因不明的疼痛:
I. 可能是任一種癌症腫瘤壓迫神經引起的疼痛。

9. 吞嚥困難:
I. 喉嚨有明顯異物感,可能是食道癌,或是容易引起食道癌的胃食道逆流。

10. 口腔潰瘍久久不癒:
I. 持續兩週以上的口腔潰瘍可能是口腔癌。

延伸閱讀:大便有血?醫師傳授3招分辨:你是單純痔瘡、還是腸癌?

各年齡層癌症篩檢懶人包

看到這麼多症狀,是不是覺得每一個自己好像都有?事實上,身體會有的症狀大半相似,因此癌症的症狀與其他疾病常常重疊,即使真的發現特殊症狀,也多半是比較中後期的階段,難以治療。所以能在早期篩檢,才是預防癌症的最好方法。

l 18歲以前的癌症篩檢
兒童癌症的九大警徵

1. 不明原因的發燒:持續兩週以上不明原因的發燒。
2. 不明原因的疼痛:如關節酸痛、腹痛、頭痛等。
3. 不明原因的腫塊:皮膚表面有不明原因之腫塊且有增大的傾向。
4. 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之全身性或局部性淋巴結腫大(如頸部、腋下、鼠蹊部淋巴結腫),且無壓痛感。
5. 肝脾腫大:肝及脾臟緊貼兩側肋骨的下方,若以手按壓可摸出硬塊即是腫大。
6. 臉色蒼白:無故臉色蒼白,嘴唇、眼結膜較無血色,伴隨倦怠、食慾不振等。
7. 紫斑或出血傾向:皮膚表面時常無故出現瘀斑或紫紅色出血小點,或有黏膜出血(如流鼻血、牙齦出血等)。
8. 神經方面的症狀:如無故的嘔吐、走路不穩、頭痛,顔面神經麻痺等。
9. 眼球有異常反射光:嬰幼兒的眼球對光線産生不正常反射光(如:貓眼)。

l 20~30歲的癌症篩檢

這個階段得到癌症的機率很低,多半跟家族病史、基因遺傳、工作環境相關。
1. 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三等親內有癌症病史,可以先從該癌症開始篩檢。
2. 基因遺傳:若做過相關的癌症基因篩檢,可以諮詢醫師,詢問是否可針對自己風險較高的癌症開始篩檢。
3. 工作環境:針對工作環境比較可能造成的癌症進行篩檢,比如長期暴露在高化學物質下,可以篩檢肝癌、肺癌;如果長期應酬喝酒,可以篩檢肝癌等。

l 30~50歲的癌症篩檢

這個階段有部分癌症風險會上升,建議除了上述提到的家族病史、基因遺傳與工作環境之外,也可以多注意容易發生的癌症。
1. 女性乳癌:35歲後建議每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2. 子宮體癌:35歲後建議可以做陰道超音波檢查。
3. 肝癌:現在40歲以上的人建議每年做一次肝功能檢查,及肝臟超音波。
4. 口腔癌: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習慣的人(包括已經戒除的人),建議每兩年進行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l 50~80歲的癌症篩檢

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每年定期發佈的癌症登記資料,這個年齡階段是最容易得到癌症的時候,因此建議可以將十大癌症都篩檢一遍。
1. 大腸癌: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每3~5年進行一次大腸鏡篩檢,如果有息肉要縮短複檢時間。
2. 肺癌: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3. 女性乳癌: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攝影。
4. 肝癌:每年做一次肝功能檢查,及肝臟超音波。
5. 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每兩年進行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6. 攝護腺癌:建議出現攝護腺症狀,或是排尿症狀再進行PSA篩檢。
7. 甲狀腺癌:建議每兩年進行一次頸部超音波篩檢。
8. 皮膚癌:目前尚無有效檢測辦法,建議身上的痣變大、變硬時及早就醫。
9. 胃癌:建議每兩年進行一次為鏡篩檢。
10. 子宮體癌:建議每年一次陰道超音波檢查。

延伸閱讀:很多癌症都是在50歲被發現!30、40、50、60歲,健康檢查最該注意的事

參考資料:
Paolo Vineis, Christopher P Wild, Global cancer patterns: causes and prevention. Lancet. 2014 Feb 8;383(9916):549-57.
國民健康署:癌症篩檢介紹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10大身體警訊 小心可能是癌症發出警告

責任編輯:盧映慈
核稿編輯:呂宇真

延伸閱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