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專欄】勿亂用校園安全、學生人權模糊對廢死的偏頗與誤解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04.02 05:55

文/潘威佑(台灣教師聯盟副理事長)

3月26日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對校園安全、學生人權以及死刑執行等問題於立法院司法及法制組總質詢強調,這件事情請不要再用研議帶過,不管廢不廢死,至少要找一個能替代的方案出來,將來萬一有一天真的廢死的話才來得及去因應。其實廢除死刑不僅僅是為了追求人權和個人尊嚴,更是出於對公正和法律制度的擔憂。死刑的實施存在著錯誤判決的風險,這意味著有無辜的人可能會被處以極刑。這不僅是對生命最大的剝奪,也是對正義最大的背叛。因此,廢死可視為是對法治原則和正義價值的堅定支持,而不僅僅是對個人權利的尊重;而將死刑視為對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存在著極大的謬誤。

許多研究已經顯示,死刑對犯罪率的影響並不顯著,且無法提供比其他刑罰更有效的威懾力。相反,廢除死刑並不會導致生命安全的減弱,而是為了擴大法治的範圍,建立更加公正和人道的社會秩序。

對於廢死並不意味著對法律和司法制度的不信任,而是對其更高層次的要求。法律和司法制度應當建立在對人權和正義的尊重之上,而不是單純追求報復和懲罰。因此,廢除死刑可以被視為是對法律制度的進步和完善,而不是對其本質的否定。

對於死刑制度的反思和廢除並不是出於對生命安全的漠視,而是出於對法治原則和人權價值的堅持。廢除死刑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和公正,建立更加和平和人道的社會秩序。同時在現代社會,校園安全與學生人權的問題日益引起關注。然而兩者之間往往存在著對於教育安全的互相關係。

追求校園安全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學生人權被侵犯的情況。例如,過度的監視措施可能侵犯學生的隱私權,而校園安全措施也可能過度強調控制,忽視了學生的自由和尊嚴。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一些校園安全政策可能加劇了學生之間的不平等,尤其是針對少數族裔、低收入家庭學生或特殊需求學生的歧視性措施。這種不公平加劇了校園內的緊張氛圍,對這些學生的學習環境和人權造成了嚴重影響。 進一步複雜化問題的是,校園安全政策與廢除死刑的人權價值之間的衝突。一些支持校園安全的政策可能與支持廢除死刑的價值觀相抵觸

某些校園安全措施可能傾向於懲罰和排斥,而廢死運動則主張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和不剝奪生命的權利。同樣地,某些校園安全措施可能正當化暴力和歧視,這也是廢死運動所反對的。這種矛盾表明,支持校園安全的政策與反對死刑的價值觀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分歧。

學生人權與廢除死刑的關聯也值得深入思考。學生人權的保護應當延伸到所有學生,無論他們的社會地位如何。廢死運動是主張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和生命權,這當然也包括了學生。然而,死刑的存在可能對學生的心理和社會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當學生是死刑犯的家屬或社區成員時。因此,保護學生人權和支持廢死運動可以被視為同一個價值觀的不同面向去考量。

校園安全、學生人權和廢死人權之間存在著密切而複雜的關係。但請不要亂用校園安全與維護學生人權來偏頗對廢死的誤解,應通過具體案例、統計數據和專家見解,可更深入理解這些議題,並提出對於改善校園安全、保護學生人權具體方針。如要統合討論,可將廢死議題的精神深入思考,站在促進社會的進步與教育人權正常發展,思辨真正廢死意涵,才是謂不偏倚的教育之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