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百歲中央社 如何面對數位化未來?
照片為中央通訊社官網截圖
【聚傳媒王其專欄】國家通訊社中央社今天滿100年,它現在是台灣最有歷史的媒體,過去的已經過去,百歲後的中央社,或是說台灣媒體的未來,恐怕才是大挑戰,特別是在全球都數位化了,台灣媒體趕得上腳步否?
中央社1924年4月1日成立於中國大陸的廣州,當時為國民黨掌控;1996年7月1日改制為財團法人組織,定位為全民共有的國家通訊社。為慶祝4月1日百歲生日,中央社辦了「百年轉身.自由永續」百年風華攝影暨文物展,於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開展。中央社展出典藏的新聞照片與歷史文件,例如,在國內,記錄20年前瓦礫下的921大地震;2020年在COVID-19疫情中的台灣人耐力賽;反送中百萬港人活動的點滴;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如今如何。此外,從越戰、伊拉克戰到俄烏戰爭等,全球重要戰役,中央社記者都前往戰地,傳回第一手新聞畫面與報導,提供給全球媒體採用。中央社也預告,7月1日慶祝改制,將辦慶祝酒會與國際論壇,邀國內、外新聞媒體及各界人士參與,一起交流媒體發展趨勢與新聞民主自由,發揮台灣指標新聞媒體的國際能見度與傳播實力。
中央社100歲後要做什麼,沒有昭告天下。作為國家通訊社,與其他民營傳統媒體比,有三分之二預算來自政府補助,中央社少了很大營運壓力。不過,中央社既然自許為台灣指標媒體,數位化未來,恐怕才是最大挑戰,因為中央社不只可當媒體的楷模,還可引導台灣媒體數位化發展方向。
這不只是空中樓閣的宣告而已,而是全球媒體都要嚴肅面對的。中央社100歲的前10年,才有全球性Google、Facebook等媒體平台搶走了台灣媒體7到8成的廣告;國際媒體都面臨數位化的衝擊,繼續裁員,廣告收入大減都是明顯的。以美國為例,今年2月傳出華爾街日報決定大幅縮減華府分社規模,約20名員工遭到解雇;就在華爾街日報裁員前一天,去年才以5000萬美元預算推出的新聞網站Messenger,則無預警宣布關閉,約300名員工遭到資遣;洛杉磯時報與「財經內幕」日前也都大量解雇員工;在2023年最後一季,報業龍頭的紐時廣告收入也下滑。事實上,全球媒體業的廣告收入波動相當劇烈,但與其他媒體相較,紐時已經算是較晚出現廣告下滑情況;甚至,它已擺脫廣告的糾纏,比中央社還大73歲的紐約時報轉型很快。
1851年創辦的紐約時報已經173歲,但紐約時報今年二月的報告說,到了2023年底,紙本加數位的總訂戶數1036萬,創了歷史新高;年度總營收有760億元,這營收的8成都來自訂戶,廣告收入只佔2成。紐約時報的營運與行銷策略搭配,像下棋ㄧ樣,構築它的訂閱服務帝國。它算是轉型成功的傳統媒體,不斷降低對廣告的依賴度,並且全速數位化,將目標擺在讀者身上。
中央社數位化的時間也很早,2009年後就陸續推新聞APP,還有網路影音新聞,這都走在其他媒體的前面。不過,當時Google、Facebook等媒體平台還沒有那麼強大。現在數位化已經算是狂潮了,讓人難以招架;不過在台灣,也有成功的例子,如40歲的天下雜誌。2020 年初,天下發布第二次〈數位轉型報告〉說,天下先在 2020 年創下「數位營收大於紙本營收」的里程碑,隔年同時達成「數位訂戶大於紙本訂戶」、「數位營收成長大於紙本營收衰退」兩項指標;而天下數位廣告量,則早已在2019年大於紙本廣告。
近5年,台灣的新聞消費者總數略增、新聞消費量攀升,而且,數位廣告量成長都超過一半;反差的是,台灣新聞業的總營收,從2005年的 320億台幣,2020 年降至157億台幣,等於蒸發了一半。同一期間,報紙的紙本廣告從136億元萎縮到43億元,雜誌紙本廣告營收則從104億元急縮為11億元。不只台灣,以美國為例,過去10年,新聞媒體的網路流量成長10倍,廣告收入卻砍半。
新聞媒體即使數位化了,網路使用者大幅成長,但難以轉化為廣告收益,這才是媒體的真正困境。中央社就算收入預算沒那麼大壓力,但也同樣要面對,畢竟,這是全體媒體的共業。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