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老孫侃時政》唯有死刑才能終止駭人聽聞的罪惡

優傳媒/ 2024.04.01 05:51

對於某些具備「反社會人格」的罪犯,因其無可教化,反而應該採取更嚴厲的手段,以將其永遠與社會隔絕。最起碼能讓犯罪的罪犯消失,也是好事一樁吧!(圖/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末日近了。大家可能會感覺社會好像越來越亂了,很多過去難以想像的惡性犯罪事件,近期越來越多,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密集,【聖經】預言的末日景象,已經悄悄來到眼前了。

 

「啟示錄」預言世界末日來臨前,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飢荒,地震,瘟疫等災難……。這些預言在我們生活的世界正一一實現。或許戰爭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台灣人並不感到恐懼,但犯罪事件(民要攻打民)卻在我們周遭不斷發生,台灣人絕不可輕忽。

 

詐騙集團、人口販運、毒品氾濫台灣已經司空見慣。國中生殺人社會憤慨一陣子,好像也逐漸雲淡風輕了。惡保母虐童致死雖人神共憤,但「米酵菌酸」的出現,似乎又沖淡了愷愷之死。這個社會好忙,忙著讓新的恐懼替代舊的恐懼。法官好忙,忙著睜眼說瞎話,替罪犯找理由開脫,「廢死聯盟」好忙,忙著幫魔鬼續命,讓罪犯有機會再次危害社會。政客最忙,忙著找理由脫罪、甩鍋,順便還能藉著議題出風頭,賺流量累積政治資本。

 

2023年12月25日,新北土城國中生在教室殺人致死。隨後台北市特教生在教室毆打老師,3月25日花蓮高工又發生校園霸凌事件。台灣的教育環境出了大問題,主管教育的教育部難辭其咎,但官員也無所謂,因為會不會做事,與能不能把事做好都不重要,「顏色」對了才重要。

 

有些人的「壞」可能是無藥可救,這是社會必須清楚認知的事。「反社會人格障礙」者的犯罪,是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按照「維基百科」上的解釋,反社會人格障礙是以頻繁違反社會行為規範、藐視乃至侵犯他人權利為主要特徵的一種人格障礙。這樣的人缺乏責任感,道德感,不會感到羞恥或反悔,因此在心理治療方面,專家學者認為若涉及殺人等嚴重暴力罪刑的反社會人格者,屬於「無可教化」,只能以死刑或不可假釋的終身監禁,將他們永遠與社會隔絕,防止他們再次危害社會。

 

台灣過去出現的「捷運隨機殺人案」,案犯鄭捷於2014年在捷運上造成4人死亡,24人受傷,案經最高法院判決處以4個死刑及144年6月的有期徒刑。鄭捷於2016年5月10日槍決伏法。據鄭捷在網誌上自述,小時候自己是「男生們的大哥」,國小時每天毆打女生「揍得很爽」。因班上有兩個自己無法招惹的女生,所以他發誓長大後一定要殺害她們。為了遵守兒時的誓言,鄭捷表示若未殺害兩位女同學,自己將於43歲時人間蒸發,或是「搞一場大屠殺」,以尋得兩女下落。從鄭捷的思想行為研判,鄭捷很顯然就是一個典型的「反社會人格障礙者」,由於他沒有道德感和羞恥感,因此「無教化可能」,為免造成更多的傷害,讓他與社會永遠隔離乃是理所當然的事。

 

「精神疾病」和「未成年」已經成為犯罪者的避險管道。法律上或許出於對精神病患的同情心,以及對未成年罪犯的寬容,而給予更多的保護。但這並不是最佳的選擇,對於某些具備「反社會人格」的罪犯,因其無可教化,反而應該採取更嚴厲的手段,以將其永遠與社會隔絕。

 

能把天真可愛的幼童活活虐死的保母,她們能有絲毫的道德感或羞恥心嗎?殺死同學的國中生,犯後毫無悔改之意,這種人還有教化的可能嗎?這些魔鬼都不給別人活命的機會,社會憑什麼要給予他們「保護」?或許唯有死刑,才能終止駭人聽聞的罪惡,即便死刑不能使罪惡消失,但最起碼能讓犯罪的罪犯消失,也是好事一樁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