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感同身受中暗藏的情緒漩渦—替代性創傷

中央社/ 2024.04.01 15:0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01 15:07:41)近期國內接連發生了幾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幾個年輕、甚至幼小的生命分別因種種原因就此隕落,事件背後牽涉到的議題小自個人、家庭,大至整個社會、文化。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多資訊的公開(虛實參雜),以及新聞媒體的頻繁播送,其影響的範圍與層面以野火燎原般的速度迅速蔓延,在不同的群體間發酵,引發了人們多面向、不同角度的眾多討論,亦引起大眾各種情緒反應。

人性的美好在於,當得知他人在受苦時,我們也會感同身受,並試圖找尋可協助的方法,自然而然地,對事件及當事人的關注程度也隨之提升。然而,當過於同理其痛苦,有人可能因此產生「即便自己非事件當事者或其重要他人,仍彷彿自己身歷其中」的感受,並經驗到自身本不會出現的創傷反應,且開始干擾到原本的生活,形成所謂的「替代性創傷」。

過往,替代性創傷一詞較常與助人工作或相關人員相提並論。因這群人較一般人更容易接觸到創傷現場。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所能接觸到的創傷性資訊來源、管道增加,面臨替代性創傷的機會也因此提升,使得此一名詞受到更廣泛的討論。當自身接收到此類資訊後,可從以下幾點觀察,留意自己或身邊的人是否可能落入了替代性創傷的漩渦中: 1. 成人:突然感到悲傷悲觀、焦慮不安、驚慌失措、緊張害怕、無助紊亂、憤怒、羞愧罪惡、睡眠障礙(失眠、惡夢)、人際退縮等。 2. 兒童與青少年:突然出現哭鬧、做惡夢、難過、退化反應。人們對於事件產生情緒,皆為正常的反應,因人們便是藉著同 理心,才能在創傷事件後相互扶持,共渡艱困的時刻。可試著透過下列方式減緩事件對自己或他人的影響: 1. 減少接觸創傷相關訊息:電視轉台、暫時取消追蹤社群網站或設定減少跳出相關訊息。 2. 規律生活、適度運動:維持正常穩定生活,讓自己有掌握感;從事運動可使緊繃的身心放鬆。 3. 允許情緒的出現:當影像或想法反覆出現時,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接納自己出現這些感受;允許孩子短暫出現退化反應,陪伴、傾聽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安全、被保護的。 4. 與人傾訴:找信任的人訴說自己的心情、想法。公私部門亦有免費資源提供諮詢,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張老師1980輔導專線等。

多數人在一段時間後便會逐漸恢復,但若發現這些情緒與行為反應並未隨著時間逐漸淡化,或變得更加嚴重,已明顯影響生活各個面向,就須尋求更專業的資源協助,例如:專業心理諮商、就診身心科,藉由更專業的力量攜手走過艱難的時刻,回復平穩的生活。

感同身受中暗藏的情緒漩渦—替代性創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