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林保淳》《周處除三害》何以爆紅?可能有什麼社會影響?

聚傳媒/ 2024.03.30 06:20

林保淳》《周處除三害》何以爆紅?可能有什麼社會影響?

林保淳》《周處除三害》何以爆紅?可能有什麼社會影響?

照片為Netflix網站截圖

【聚傳媒林保淳專欄】  《周處除三害》是由黃精甫導演、阮經天主演,於2023年10月在台灣公開上映,曾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提名的一部B級片電影,但在台灣叫好不叫座,僅僅只有4700萬的票房記錄,但今年3月於大陸放映,卻意外獲得超高票房近6億人民幣的佳績,甚至連高成本製作的《沙丘2》都瞠乎其後,而網路上的討論更是熱烈萬分,分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此劇展開不同層次的討論。

  「周處除三害」是出自古籍《世說新語》的故事,是全世界華人都耳熟能詳的典型的「改過自新」、「浪子回頭金不換」的範例,其重點在於「改過遷善」四字,但《周處除三害》被套用改拍成現代黑道電影,卻濃厚充滿了「英雄」或「俠客」除暴安良的意味,陳桂林雖最後「犧牲」了,但不僅鏟除了兇悍霸道的黑道大哥「香港仔」,更援救了無辜被迫害的美麗少女程小美,更重要的是揭露了頭號槍擊要犯林祿和寄生宗教的偽善面貌。

除惡霸、滅邪教,其實這是在很多武俠小說中都常可見到的情節,當世間的法律無法對這些人施予應得的懲處時,藉由本身就是離經叛道的俠客之手將其誅滅,雖說是「惡人自有惡人磨」,卻也凸顯出整個當代社會潛藏的重大矛盾。陳桂林雖是勇悍殘毒、濫殺無辜,最後也難逃法律的制裁,但其最終的落網,卻完全不是代表法律公權力的刑警陳灰的功勞,而是其主動的「自首」,這當然顯現出當前法律的無能,也正是廣大民眾內心最大的無奈與隱痛。假陳桂林之手,代全民出氣,相信一定會有不少的觀眾會忽略他殘忍的手段,而對其橫掃牛鬼蛇神的暴烈手段寄予認同,視其為慷慨就義的英雄的吧?

這真的是頗有「快意恩仇」的暢快之感,面對著尋常百姓痛厭不已,卻束手無策,只能仰賴俠客以消除胸中抑鬱的強梁惡霸、偽善者,也許陳桂林才真的是民眾心中真正渴盼的英雄吧!

陳桂林當然不能說是一個富涵正義形象的英雄,因為他也是「三害」之一,不過,卻是完全不同於「凶彊俠氣,為鄉里患」的周處,至少,在電影中周處不但沒有危害鄉里,更等如解救了鄉里,使惡霸斂跡、邪教隕滅,對整個社會而言,反倒可以說是「有功無過」的,與南山白額虎、長橋水底蛟不同,在整個社會中,如虎似蛟,明裡暗裡危害群眾,如香港仔、林祿和的人,正不知有多少,而卻只能如程小美般忍氣吞聲,像被林祿和所蠱惑的信眾,盲目跟隨,甚至同惡相濟。

最令人省思的是,其實陳桂林並非有意識地想維護正義、為民除害,而是在被黑道女醫生誆騙其得了癌症,只剩下3個月的生命,為了要讓社會知道有他陳桂林這麼一個人,意欲轟轟烈烈地大幹一場,以名傳於後世,這正是「烈士徇名」的結果,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就不妨遺臭萬年。此所以陳桂林不願屈居通緝要犯的第三名,而以「除害」的暴力手段,讓自己位居前列之故。陳桂林其實沒有改過,更沒有自新,因此片尾直說他自己「對不起社會」,恐怕就是太過蛇足了。

這裡其實點出了一個相當弔詭的問題,在壽命即將達到臨屆點的時候,如何的作為才是真正「正確」的?陳桂林的作為,當然不可取的,但是,是不是也有可能會有人加以效法?其實,我倒非常耽心,如果有較偏激的觀眾,以其偏狹的觀念出發,會不會孤注一擲,採取如此玉石俱焚的手段?當一個人的生命已無足顧惜的時候,無疑烈烈轟轟地大幹一場,反而是其「成名」的終南捷徑。陳桂林絕非周處,因為他沒有周處般「自新」的決心,他除去自家「第三害」的作為,如果不誇張的說,才是真正讓他成為道道地地的「三害」的結果,世間只要有少數人,哪怕是一個、兩個,效法陳桂林的作為,都將會社會帶來不可逆料的嚴重後果。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的。

《周處除三害》的劇情,有關黑道惡霸的描繪,其實不僅不足為奇,甚且有點「英雄救美」的濫情,這也是英雄片的觀眾司空見慣的了;全劇最引人矚目的,反而是槍擊要犯隱姓埋名,化身為宗教家,以荒謬的「開悟」吸引徒眾,卻能使信眾捨死忘生,共同殉難的一幕。死在陳桂林槍下的41個人,在面臨死生大事的威脅時,竟然還自發自在地唱起優美動聽的歌曲,這真的是不可思議,且令人無比震撼的。

林祿和的「養心新舍」,擺明了是針對台灣許多掛羊頭賣狗肉的「邪教」而發,其中心思想,不過就是讓信眾自認為「罪人」,因此必須聽從「尊者」指示,奉獻財物、虔心信仰,以求「贖罪」,甚至就像劇中小孩的媽媽,不惜自剄以謝罪,如此而已。我們很難想像,如此乖違事實的道理,竟然能蠱惑如此多的徒眾,可卻是台灣社會屢屢發生的,台灣諸多類似的「邪教」,不乏高知識份子及成功的企業人士,這些人都非愚夫愚婦可比,卻是趨之若鶩,其中到底是整個社會哪個環節鬆脫了?真的是當政者應該深思的。

其實,我們若跳脫開「邪教」的框架,向政治圈擴展,事實上,許多標舉出冠冕堂皇的政治口號的政黨、政治人物,豈不也正如同養心新舍與林祿和一樣?試看其包藏禍心、坑蒙拐騙的手段,與林祿和又有什麼不同?但是,瘋狂信賴,願意為之九死不悔的徒眾,還不是多如過江之鯽?政治一如宗教,當信仰過度,完全失去理性制約時,豈不也是一種「邪教」?

大陸奉行「無神論」,對宗教信仰諸多限制,《周處除三害》在大陸締造票房佳績,大有「霧裡看花」的朦朧美感,畢竟未必有多少切膚之痛,反而在「隔岸觀火」之下,會產生「民主的台灣不過如此」的快慰,想來這也是《周處除三害》能獲准在大陸上映的最大原因。

從政治上說,這也是一種反向的「認知作戰」,但是,如我所言,如果從宗教拓延至政治,大陸的觀眾是否也將會有「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深沉感受?這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