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的總統選舉,川普再度成為風暴的焦點。他所敵視的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
所謂全球化是一種認為「經濟無國界」的觀念。全球化認為:從宇宙眺望地球,就像看不到國界一般,經濟也不應該有國界。政府不應該透過關稅的徵收來排斥外國的產品,也不應該把外國企業關在門外。要防止關稅和資本管制,單靠各國的努力是不夠的。全球化認為通過國際組織的監督和壓力來限制國家主權,對於全球經濟的繁榮至關重要。
那麼,全球化思想是如何產生的呢?首先要注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維也納。隨著哈布斯堡帝國的解體,奧地利成為小國,其唯一的生存之道只有自由貿易。當時的經濟學家認為:阻止資源豐富與人口眾多的大國轉向保護主義是歐洲全體乃至全世界和平共存的關鍵。其中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就是後來成為世界知名的人物,那就是年輕的海耶克(Hayek)。
提到海耶克,人們通常會想到他的形象,那就是:他是影響1980年代柴契爾改革的市場經濟學家,但是他其實也是具有國際經濟秩序設計者的一個面向。20世紀是大眾民主主義的時代,是人民對政府提出各種要求以保障其生活的時代,像是關稅和補貼政策等保護貿易政策,就是由民眾的需求而產生的。因此,要保護自由貿易,就必須限制民主制度。這就是海耶克等經濟自由主義者的共同認識,而認為需要一個國際性的「資本主義憲法」。這個觀念就被下一代的經濟學家和法學家所繼承,而對於歐盟(歐洲聯盟)和WTO(世界貿易組織)的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因此,全球化是從歐洲小國-奧地利開始的。在日本,「沒有資源的國家只能靠貿易生存」的想法也是很普遍,對於台灣來說,這也是如此。但另一方面,在像美國這樣的大國當中,出現了川普,這或許是「即使世界分裂,美國也能夠存活」的信心的表現。
川普的一國主義是有問題的,但是全球化也存在著缺陷,因為全球化認為應該限制國家主權和民主主義。在思考現今國際秩序混亂的根源時,揭示出全球化的歷史將提供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