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在台灣是兒童節,慈大附中國小部日前舉辦「跨國高峰會」,共同探討對兒童節的認識及對兒童權利的了解。本次視訊高峰會聯合台灣、新加坡、美國三校的同學,透過深解兒童權利公約、分享三個國家與兒童相關的特色節慶活動,再討論反思兒童節的意義等三個階段,激盪對「快樂」與「權利」的新體悟。同學們時而專心聆聽彼此分享、時而相互熱烈提問,一來一往之間表達對議題的看法,更透過對話加深對彼此的了解,與會的師長也樂見同學們自信互動。
慈大附中國小部與新加坡菩提學校維持交流邁入第十三年,與過往不同的是,今年恰逢美國建基學校的師生到訪慈小交流十天,因此來自三個學校、三個不同國家的小朋友有了共同對話的機會。菩提學校的尤苾瑞主任提到新加坡的同學們繼去年和慈小視訊交流的難得緣分,特別珍惜此次能在線上再續,雖然菩提的小朋友已經進入升學備考期,但因為很想要再見到慈小夥伴,更因為能再認識美國建基學校的新朋友,所以還是慎重準備此次交流。感恩慈小從中牽線,讓三校連線,讓「姊妹的姊妹,就是我們的姊妹!」。
不同國家的兒童節日期不一樣,各國是如何過兒童節呢?慈小的彭詩予同學介紹慈小在兒童節前夕舉辦的國際嘉年華活動,同學們除了透過活動認識各國文化,也了解本土原住民文化,同時推動茹素環保「環遊素界」,更將嘉年華義賣的募款所得捐出來幫助土耳其滿納海難民學校,希望每個兒童都可以在兒童節的時候開心與家人互動。菩提學校廖佳騏同學分享新加坡的兒童節在十月份第一個禮拜五,而兒童節前一天,學校會延長下課時間讓小朋友到運動場玩遊戲,更破例開放販售棉花糖。
有別於台灣和新加坡,美國則是沒有所謂的兒童節。建基學校的楊雨晨老師以「為什麼美國沒有公認的兒童節呢?」這個問題引發同學思考,再由八位美國同學為大家介紹在美國的兒童們會歡慶的節日,包含復活節、萬聖節及聖誕節,線上的同學們聽到他們分享的節慶由來和慶祝的方式都驚奇不已。回頭思考楊老師的提問,菩提學校的許丞智和熊柯婷猜想,在美國已經有太多好玩的節日可以和家人一起慶祝,所以不需要再慶祝兒童節。建基的同學也分享自己的看法,小老虎說可能是因為美國沒有相關的歷史創設兒童節。聽到這裡,黃培紅校長提出一個想法:「想不想自己開始一個歷史?」小朋友馬上接龍呼應說:「美國有八位同學到了台灣,知道了台灣的兒童節之後,開始發起了新的兒童節!」關於兒童節的討論,三校同學一來一往拋出很多珍貴想法。
經過分組討論後,菩提學校的陳湘頤同學總結在小組裡學習到兒童公約的細則,她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不是世界上所有兒童都可以慶祝兒童節,透過這次交流會更珍惜能夠慶祝兒童節的機會,而明年升上中學屬於青少年,就不會再慶祝兒童節,因此感到格外珍惜。
美國建基學校的黃培紅校長細細聆聽同學的感受及看法,慎重地回應「你們都很喜歡兒童節,因為想要快樂!那要怎麼樣才能延續快樂呢?」孩子們一改先前活潑發言,突然安靜了片刻後,洪睿辰和賴宜安同學回應:「常常是在不快樂之後,因為可以學習更多,會有更多快樂,這和吃糖的快樂不同。」黃校長鼓勵孩子,如果不斷地去磨練腦袋,將會有一個更強大的大腦、更強大的自己,這樣一來體會到的快樂會更加地深遠。
慈小的蘇秋碧主任也不忘再提醒大家,很多國家都對兒童有相關的保護措施及福利,透過彼此線上交流,能夠了解新加坡、台灣、美國如何讓兒童都擁有歡樂的童年,但世界上還有很多小朋友不那麼幸運。所以我們要感恩並珍惜父母和國家給的保障,如有機會也可以付出,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慈小的李玲惠校長非常感恩三個學校都有很熱心專業的老師一同規劃課程,安排這樣的機會,讓同學們不論有沒有出國,都可以學得比別人更多,也擁有國外的同學。三校共同的特點是對彼此以及人和人之間都很珍惜,都很愛護大自然,也很重視環境教育。在世界地球村的現在,未來的家人、工作夥伴都可能來自各國,期許每位同學長大之後成為胸懷美善的公民,更能跨國關心共同的議題。
撰文/張晴芳;攝影/許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