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民俗文化守護神!文化界人士送別《漢聲》創辦人黃永松

台灣好報/ 2024.03.28 13:54
▲3月27日,臺灣知名出版人、《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的告別式在臺北舉行。(翻攝自網路)

【本報大陸新聞中心 報導】知名出版人、《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的告別式27日在臺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舉行,臺文化界多位知名人士、雜誌讀者出席。廳堂內外,擺放著黃永松生前多位大陸摯友、合作夥伴遙敬的花籃。

1943年10月出生在桃園的黃永松於今年3月4日辭世。過去半個多世紀,黃永松攜其在20世紀70年代創辦的中英文《漢聲》雜誌奔走於兩岸,專注搶救、挖掘、整理中國民間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黃也被譽為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的「守護神」。

出席告別式的臺灣攝影家莊靈與黃永松的友誼超過50年,他回憶了兩人的種種經歷。「前些時候,我在大陸與他通過電話,說起回臺後一聚,沒想到成了訣別。」莊靈表示,《漢聲》的發行使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民間文化被西方人看見,也讓兩岸年輕人充分認識自己的歷史傳統。「我們是世交,很難用一個詞來評價他的。他是將一生的志業灌注到發揚傳統文化中」。

莊靈與太太陳夏生27日一齊到場,陳夏生與黃永松亦有著特殊淵源。1981年,身為結藝家的陳夏生與漢聲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國結》一書,「中國結」自此得名。陳表示,黃先生是相當熱誠的人,很會照顧、訓練年輕人,「他是真正為後輩著想,《漢聲》的晚輩如果有其他好的去處,他都會鼓勵」。

雜誌創辦人之一的臺灣知名畫家奚淞與黃永松等人並稱為「漢聲四君子」。27日,他在臺北的另一場文化活動上說,「過去我們4個人團體是以黃永松為主,他帶著大家去探尋民間的智慧。當時大家在追求西方式前衛的時候,我們找到了另一種前衛,重新回看自己的鄉土文化。」

奚淞認為,臺灣社會正處在「急速西化」的環境中,一些人從頭到腳都忘掉、失掉中國人該有的風度,尤其是沒有注意到民間文化的傳統還依舊深厚。

出席告別式的臺灣知名音樂人、詞作者許常德介紹,約40年前,他進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就在《漢聲》。在其印象裏,《漢聲》是一家異常「麻煩」的雜誌,而黃永松卻是一個「超級浪漫」的人。

「一本10多萬字,光校稿就要6次。我當時覺得,為什麼這家雜誌社跟其他家那麼不一樣?」離開《漢聲》後,許常德進入音樂圈,並將這些「認真的規矩」帶入唱片的美術、印刷、包裝領域。許常德感歎,黃永松是一個比「爸爸媽媽」對自己還好的人,也是《漢聲》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黃先生走了,難道他創造的東西就要像酒精一樣揮發嗎?」許常德說,「我們近期有在討論,要讓《漢聲》的IP活下去。」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