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沒有太子的太子樓 日治時期的菸樓建築

聚傳媒/ 2024.03.27 20:59

沒有太子的太子樓    日治時期的菸樓建築

沒有太子的太子樓 日治時期的菸樓建築

【聚傳媒特約記者賴御文報導】臺灣雖然沒有出過真正的太子,但是卻有不少「太子樓」。

說起太子,臺灣民間盛傳嘉慶君曾經遊臺灣。但是一來那只是傳說,不是史實;二來就算是在傳說裡面,當年來臺的嘉慶還是年輕人,不是太子,因為他直到乾隆六十年(西元1794年)才被立為皇太子,當時已經35歲。日治時期裕仁皇太子在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確實來過臺灣。老蔣總統在位時,蔣經國也曾經被人家私下稱為太子,但是畢竟有實無名。

臺灣的太子樓,最常見的是日治時期的菸樓。日本統治臺灣的初期就引進菸草試種,在西元1930年代開始大規模種植,在各地廣建菸寮。菸寮也稱為菸樓,是參照當時的大阪式菸樓而建造。菸樓建築的一大特徵,就是有雙層屋頂,在屋頂上方還有突出的太子樓式氣窗。 

所謂的太子樓,就是在屋頂的斜面增加了透氣窗,幫助排出上升的熱空氣,讓菸葉更快乾燥。這種透氣窗在日文不是太子樓,而是稱為「越屋根」(こしやね)。

為什麼臺灣的菸樓會被稱為太子樓?其實在菸樓之前,臺灣的傳統建築就有太子樓的稱呼,通常指建築樓群中最高的那幢樓,或是主建築的第二層建築。太子樓名稱的由來,難以考證,有可能是把主建築看成是建築群裡面帝王,所以在主建築上面的那層比較高但又比較小的建築,就形同太子了。

日治時期種菸的利潤很高,但是過程非常辛苦。採回菸葉,要用針線把菸葉串在竹篙上,送入有火爐的菸樓烘烤,還要一整晚盯著菸葉,確保品質。

臺灣菸葉種植的巔峰,大約在西元1969年,全臺灣的種菸面積將近1.2萬公頃。西元1987年開放洋菸進口,迅速衝擊市場,加上西元2002年臺灣加入WTO,現在只剩幾百公頃的零星種植。

臺灣的菸草產業沒落之後,各地的菸樓陸續荒廢,有的已經被拆除,改建為其他建築。有不少文史人士就積極爭取,希望把還沒拆除的菸樓當成歷史建築、甚至是古蹟,以便永久保存。

目前全臺灣菸樓最密集的地方是花蓮鳳林,當地還有菸樓圖書館。全台各地還有不少菸樓,照片為中華傳播管理學會在西元2024年拍攝的上豐村菸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