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修復工程開工 重現大稻埕百年茶商歷史

獨家報導/獨家報導 2024.03.27 15:25
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獨家報導 記者翁雪婧/綜合報導

直轄市定古蹟「陳天來故居」於今日舉辦修復工程開工典禮!本工程為文化局首件代私人執行之文化資產修復工程,在歷經10年積極與所有權人溝通協調下,終於促成此修復工程得以展開,陳天來故居於1924年竣工,今年為落成第100週年,在北市府協助私有文資修復保存上具有指標性意義。本工程預計投入1億1,750萬元,於115年年底至116年年初竣工,期待修復完成後呈現百年故居歷史背景、建築風格及大稻埕風華。今日蔣萬安市長也來到故居,與葉林傳副議長、顏若芳議員、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林尚瑛副局長、文化局蔡詩萍局長、文化局田瑋副局長、文資委員劉淑音、永樂里里長代表及陳家族人等一同出席見證百年故居修復重要里程碑。

市長出席致詞表示,全臺北市有500多處文化資產,為全國文化資產最多的城市,本市對文資保存相當重視,除補助所有權人修復經費外亦代為執行工程,針對故居文物並進行清點造冊,未來第二期工程將持續協助所有權人向中央爭取經費支持,以中央地方攜手合作,協助私人文資保存,讓具有意義的市定古蹟能夠進行修復工程,並期待施工團隊依照規劃的期程能夠完美的完工。文化部文資局林尚瑛副局長、劉淑音委員及徐裕健建築師也分別上台給予修復工程祝福。

陳天來為「錦記茶行」創辦人,為北臺灣茶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並致力於藝文、教育等公共事務。1922年陳天來向板橋林家購得土地,歷時近3年,建築於1924年11月落成。故居所在之貴德街,為清末至日治時期茶行洋樓之代表性市街,其興築具體表徵大稻埕自清代傳統市街轉化為歐風近代街區的濫觴,在臺北都市發展史上具有高度歷史意義。建築構造同時併存1920年代引進之鋼筋混凝土結構系統、大正時期清水紅磚承重牆系統暨傳統磚木混構軟樓(三樓)以及木構屋架系統,反映當時臺灣傳統構築技術與近代外來營造技術結合的時代特色。建築展現當代歐風洋樓裝飾風格如立面面磚、地坪鋪貼進口磁磚、木作飾面天花及壁牆、木雕樓梯及花紋鏡面、鑄銅五金、歐風燈具等,具高度歐風工藝藝術價值。空間格局原貌除主體建築外,設有二進一層洋房,共同圍塑具風水意義之假山水池庭院,為當時大稻埕市街唯一兼備洋樓與庭園的豪邸。更難得的是室內仍留存雕飾精美傢俱燈具、壁面吊掛花鳥畫作及書法、會客室陳設古董玩物,體現當時富商生活情境及文化品味。

「陳天來故居」於2006年經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因故居所有權人複雜且修復經費龐大,修復工程遲無法順利啟動,建物長期閒置導致損害狀況日益嚴重,故本局積極介入並溝通整合所有權人,引入北市文資平台團隊進行輔導,並於2021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2022年完成緊急搶修工程、2023年完成修復規劃設計,2024年修復工程開工。本次將先針對古蹟建築本體進行修復,總工程經費1億1,750萬元,由文化部文資局補助約5,287萬元、文化局補助約4,817萬元、餘由所有權人自籌。本局2022年委託文物專業團隊辧理故居內珍貴傢俱及文物之普查與建檔,並針對其中價值高且損害狀況嚴重之物件進行緊急搶修,本次亦由文物專業團隊執行文物盤點、包裝及運輸。期待本次工程不僅是建物修復,重要傢俱及文物亦能妥善保存,以真正彰顯故居之文資價值。

「陳天來故居」修復完成後將成為大稻埕的重要文化地標,工程以對故居原有形貌影響最小為原則,整體將以生活空間的情境展陳,以「原物展示」、「建築博物館」的方式呈現當時臺灣上流社會的生活及豪宅的文化藝術,並規劃「史料展陳室」呈現大稻埕茶商及北臺灣茶業史之歷史脈絡,故居一樓及庭園可適度引進品茶及輕食,讓民眾體驗當時茶商生活。故居後側原有一處花園及一層樓歐風洋房,1968年因西寧北路拓寬拆除洋房及部份花園,故庭園的修復將列為第二期修復工程範圍,規劃試掘確認水池遺蹟並復原,庭園內的景石及南側泥塑假山則將透過比對陳家族人提供的老照片進行考證復舊及仿作。第二期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經費預估5,219萬元,本局將持續提供經費補助及代為執行工程,另亦將協助所有權人申請文化部經費補助。後續文化局將持續輔導所有權人活化經營,期望能讓這棟百年故居再現往日風華與榮景,兼顧古蹟保存與活化之立意。


更多《獨家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