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海軍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 蔡英文總統主持見證國艦國造

互傳媒/張玉泰 2024.03.26 16:18
新聞圖片

【記者 張玉泰/宜蘭 報導】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今(26)日上午於蘇澳商港#12號碼頭舉辦「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由總統蔡英文主持,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宜蘭縣長林姿妙、國防部長邱國正、退輔會主委馮世寬、海軍司令唐華上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忠誠先生及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守真先生等人陪同出席,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

總統蔡英文致詞表示,今天是海軍「安江軍艦」及「萬江軍艦」的交艦典禮,也是代表著我們推動高效能艦艇「國艦國造」,第一批六艘艦艇的目標已經全數達成。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說,還記得四年前,我將第一艘高效能艦艇命名為「塔江軍艦」,其中的「塔」字,象徵「國艦國造」的工作,只要堅持到底,就會積沙成塔,過去這幾年,我們堅定地落實國防自主,由台灣自製的艦艇,一艘接著一艘,命名、下水、交艦,速度越來越快。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指出,像是2021年,塔江軍艦通過作戰測評、順利成軍之後,高效能艦艇的優異性能,獲得國際認同,我們也加速量產,今天的交艦作業,就從原訂的2025年,提前完成,我在這個月初,也剛參加了,嘉義級巡防艦第三艘交船、以及第四艘的下水典禮。這些成就,都一再證明了,台灣自主造艦的能量,還有我們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表示,高效能艦艇,不僅具有匿蹤性、航行穩定性,更是海軍首型,具備防空能力的小型艦船。現在,第一批六艘艦艇全數交艦後,除了取代即將汰除的錦江級艦,提升艦艇性能,也讓我們的弟兄姊妹,在執行勤務時,有更安全的工作環境,在這裡,我要感謝中科院及龍德公司的團隊同仁共同打拚,帶動「國艦國造」相關產業的升級,也促進國防科技發展,讓我們國防的戰力和韌性能夠持續向上提升。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說,最後,我也要謝謝海軍弟兄姊妹在第一線的辛勞和付出。政府會繼續努力,打造現代化、專業化的優質部隊,展現我們全方位捍衛海疆的決心,謝謝大家。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海軍司令部表示,依政府「國防自主」之政策指導,同時考量區域安全威脅及灰色地帶襲擾,海軍在整體防衛作戰需求下,戮力執行建軍備戰任務,積極籌建各型武器裝備,藉以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肆應未來戰場需求。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海軍第一批高效能艦艇共計6艘,分別為「塔江軍艦(舷號 619) 、「富江軍艦(舷號 620)」、「旭江軍艦(舷號621)」、「武江軍艦(舷號 623)」、「安江軍艦(舷號625)」及「萬江軍艦(舷號626)」,此型艦艇具備機動高速、航行穩定、儎臺匿蹤及火力強大的特性,可肩負制海作戰任務,達到「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之目標。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蔡英文總統主持「高效能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典禮,共同見證「國艦國造」的豐碩成果。(記者張玉泰攝)

海軍司令部進一步指出,考量當前區域環境與敵情威脅嚴峻,在全體官兵、中科院同仁及船廠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交艦期程大幅提前 20個月,並創造「提升國軍戰力」、「強化研發能量」及「帶動產業發展」的斐然成績;未來將由海軍依計畫落實完成各項測評與成軍訓練任務,並納入海軍作戰序列,馳騁海疆,捍衛家園。

海軍艦艇安江、萬江軍艦交艦 蔡英文總統主持見證國艦國造〉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互傳媒》。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