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協勝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黃煌璋
從拆船業起家的協勝發建設,在高雄房地產業中,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家族歷經三代從拆船廠、鋼鐵廠到建設業,跟隨著時代的演變而進化,事業體逐步擴大,黃董事長說,延續著家族創業的理念,財務低槓桿、掌握節奏、重視員工福利,就是協勝發企業版圖得以持續擴大的精隨。
黃董事長表示,這三項守則是協勝發企業的傳統,子孫恪守並傳承下去,才成就了現今協勝發的規模。協勝發早期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爺爺那一輩是做拆船業起家的,後來拆船來源有限,告一階段之後,民國55年成立了鋼鐵廠,需要更大的土地,於是在小港臨海工業區買下5甲的土地經營鋼鐵廠,從融廢鐵演進到精煉鋼,不斷升級產品,從提供原料升級到輸出成品。
民國98年便已經開始量產鋼筋,開啟了另一個新階段,堅持成品自產自銷、不代工,黃董說,原因很簡單,賣自己的品牌才會更認真做;到112年時,協勝發鋼筋的年產量,已經達到每年78萬公噸,堪稱台中以南建築鋼筋的最大供應商,產能及市占率均達到半個台灣的第一。
黃董說,鋼筋是蓋房子的骨幹,營銷規模很大,屬於寡占市場,公司在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後,相對的利潤率也會提高,協勝發的作法,便是將利潤回饋給員工,用來提升員工福利。協勝發雖然不是第一線直接面對一般消費者的行業,但是黃家在早期便深知員工向心力對企業十分重要,員工薪資高、福利好,留住好人才,人員流動率低,企業內部內耗低,企業營運就會更有效率,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也會更好。
財務結構是企業生存的命脈,黃董從小深受父親的影響,堅守不採用高槓桿的保穩策略,他說,父親時常告誡他,身上有10元,才能做8元的生意,也就是說,資產永遠要遠大於營銷,公司財務才會安定無虞;黃董一直堅持著協勝發的企業文化,從未跟銀行借貸,在房地產業、甚至是所有產業中,目前每月高達15億的營業額,歷經60餘年的景氣起伏變動,卻從未向銀行借貸資金周轉,堪稱台灣的傳奇企業。
正是因為財務結構愈趨穩定,市場景氣變動對協勝發的影響微乎其微,無論是緊縮企業融資、限制餘屋貸款等等,協勝發都是老神在在,一來是因為沒有向銀行借款,緊縮融資沒影響,餘屋對協勝發來說也不是壓力,成屋都很快就賣完,沒有餘屋,無須拿餘屋去貸款,踩著自己既定的節奏,穩穩地往前走。
黃董對協勝發的產品很有信心,他說他們蓋的都是挑高3.2米的3-4房,採光要明亮、通風要良好,住起來才會健康;另外,在規劃上也有獨道見解,不會規劃時下流行的2房,黃董說小宅不符合人性使用,有些小房子的空間,甚至小到要將洗衣機放在床頭旁邊才放的下,租房或是買房,都不應該住的這麼憋屈。
黃董從小跟著父親及爺爺在拆船廠、鋼鐵廠學習,對第一線的辛勞最有感,他說, 鋼鐵業是實打實的傳統產業,每分錢都是辛勤的員工用汗水及努力積攢下來的,他回憶父親總是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而不是囫圇吞棗大口吃,急著吃很容易噎著,一口氣順不上來,危機就出現了。黃董謹記著教誨,依照自己規劃的節奏,經營鋼鐵廠、買地、蓋房子等等,按部就班不躁進,打好基礎穩步經營。
最後黃董說,高雄的前景很看好,台積電已確定在橋頭新設5個2奈米廠,未來將帶來相關下游廠商、帶來就業、也帶來新的居住需求,陽明交大及清大也將陸續在高雄設立分校,長期培養優秀科技人才,橋頭新市鎮將為高雄市注入新契機,看好的不只是房市,還有整個欣欣向榮的高雄產業。
美術謙翠(協勝發建設提供)
美術謙翠大廳(協勝發建設提供)
田中案外觀示意圖(協勝發建設提供)
楠都案外觀示意圖(協勝發建設提供)
【網路地產王更多熱門新聞 ➤ https://goo.gl/hz80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