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臺南慈濟中學融合山野教育 培育學生生態意識

慈善新聞網/ 2024.03.26 08:23

臺南慈中師生共學,樂享安全登山趣!

  臺南慈濟中學的師生們在3月23日至24日兩天一夜春登行程中,以中之關古道、百嶽塔關山為舞台,展開了一場獨特的探險之旅。結合尊重山野及無痕山林LNT(Leave No Trace)的理念,師生不僅對自然景觀心存敬意,更是秉持著保育環境的信念,將此次活動注入了更多的意義與價值。

  登山經驗豐富的賴碩伶老師,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要策劃者提到,登山計劃分為五大面向:去哪裡(海拔/溫度/天氣/林相)、跟誰去(陪登人員/職務分工)、去多久(行進路程/交通/營地)、技能培訓(炊煮/搭帳/急救)以及登山裝備檢查。學生們在這次行程中展現出色的團隊合作精神。行進隊伍分工採LOD模式,老師及同學在團體中各自承擔任務,積極執行LNT理念,尊重大自然,並克服各種困難與挑戰。

由學生帶領中之關「敬山儀式」,虔誠祈禱全隊順利平安,虛心、虔卑、尊敬「山」!

  吳建緯同學擔任中之關前導時,細心呵護隊友,持續提醒大家注意路況,展現出領導者的成熟與責任感。陳亮豫同學擔任塔關山上山前導,不斷調整自己優勢體能放慢腳步、配合隊友;魏健捷同學則在下山時帶領隊伍,面對眾多交錯山友,不僅要關照自己隊伍,還要彼此尊重,展現出了良好的登山禮儀。過程中讓帶隊老師們感到格外欣慰與感動,也讓整個行程更加順利、安全。

  王美雅老師則分享了她對於這次進階踏查的深刻體會,表示他們將中之關古道視為教學場地,以此深耕環境教育的土壤,種下對自然的敬重。憑藉著對自然的敬畏與對教育的熱忱,在山野教師社群帶領下,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例如導覽解說、野外實境、將廢棄雨傘的傘布二次利用成野餐墊等創意發想,不斷地持續精進,以此帶領學生們更加親近自然,領悟生態的奧妙。透過這樣的互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也豐富了他們的生態知識。臺南慈濟高中學生在多元豐富的環境教育課程中學習及內化對環境生態的保護及與自然共存內涵,臺南慈濟高中也於2023年榮獲得臺南市環境教育獎的殊榮。

透過山野教育與LNT理念,實踐環境保育。

  魏健捷同學表示,登山是一種磨練意志、挑戰自我的過程。在這次行程中,詳細研究了中之關步道的地形、海拔、難度等相關資訊,並了解了氣候變化及當地的自然條件。當踏上中之關步道時,被眼前的壯麗景色所震撼。蜿蜒的步道、茂密的樹林、石縫中的涓涓細流,彷彿置身於一幅壯麗的山水畫中。然而,隨著登山路線的逐漸攀升,挑戰也隨之而來。陡峭的山坡、佈滿青苔、濕滑的岩石,讓他不斷地面對著困難與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激發內心深處的堅強意志和毅力,堅持不懈地向前。在整個登山過程中,學會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聆聽著風吹過樹梢的聲音,感受著陽光穿過樹葉的溫暖,讓心靈得到了淨化與放鬆。同時,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偉大與莊嚴,對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全副武裝徹底執行「無痕山林運動」,保留自然遺蹟、不擾亂現有景物,只留下足跡,不留垃圾

  吳建緯同學也分享了他的感動。他表示,這次登山是最興奮的一次,因為跟以往不一樣的是這次有過夜,既興奮又緊張,因為不知道將要迎來的是什麼挑戰!第一天的上山任務是領頭,領隊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因為是第一個要面對各種地形的人,還要把前方的路況往後面傳達,讓隊友知道即將經過的路的路況是什麼,最重要是要注意行進配速,時常往後看隊友有沒有跟上。這其實跟腳踏車很像,當前導在幫隊友破風時,因為大家都跟的很近,所以帶頭的一定要用手勢傳達訊息給後方隊友,這樣比較安全。沒人落單且互相扶持鼓勵,一起攜手面對挑戰就是最佳團隊合作!

登頂塔關山後行走在最美稜線,放眼望去線條延伸至恐龍塔,左邊是遙遠天際,右邊是美麗山景

  最後,陳亮豫同學分享了他對登山的期待與感受。他認為爬山最期待的就是抵達目的地,路途可能很辛苦,但能欣賞美如畫的風景,也值得了。雖然中之關沒有如同其他更高的山傲視群雄的景色,但全長約3.75公里的步道沿途都有諸多歷史人文遺跡,頗具有個性。這次春登行動,除了能確認彼此的體能健康狀況、有無危險,也更能使彼此多加認識增加默契。抵達觀景台時,看到南玉山、玉山南峰、被遮住的玉山主峰以及雲峰其雄偉的身形才感知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希望可以藉由此次行程充實對爬山的熱情。

  這次臺南慈濟中學的登山活動不僅是一次探險之旅,更是一次環境教育與成長之旅。師生們通過這次行程,不僅加深了對自然的理解與尊重,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與挑戰自我的勇氣。相信這次難忘的經歷將會成為他們一生難忘的回憶,激勵著他們勇往直前,追尋更高的目標與夢想。

塔關山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內,登山口位於南橫公路,師生一起攻頂成功。

撰文/張齡之;攝影/臺南慈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