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野夫劈柴) 笑看新國會的香蕉芭樂──「指鹿為馬」的迷思

銳傳媒/高天生 2024.03.23 03:11

許多俗世的裝逼假「先知」,不約而同「預言」,台灣新年度國運是九紫離火運,他們強調,「離火」象徵無盡的能量和生命力,這一年充滿活力、變革和創新的可能,連日來隔岸觀火看紛紅超跑「瘋媽祖」相關遶境活動,對台灣庶民的活力、創新,的確深有感動,但對照新國會的諸般「獅虎搏兔」演出,卻只能無奈又氣急嘶喊:「香蕉芭樂」了!
  
明知南海地區戰雲密佈、國際對撞情勢升高,別有居心的藍營大咖和備受爭議的指標性藍委,卻一再譏諷、推拱蔡英文卸任前親赴太平島「宣示主權」,當外界質疑此舉會衍生「親痛仇快」負面效應時,他們卻雲淡風輕回嗆:「那是蔡英文該考慮的,阿扁和馬英九都去過,我看小英是不敢去……」對這些一路只想走到黑的「超人」,有何理性對話的空間嗎?
  
從黨國威權時代就跑過立法院新聞的資深黨政記者指出,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痛批這一屆藍委水準低落得異常齊整,並非空口白話和無的放矢,但真正讓外界觀感很差的是這些人的自以為是,以及「指鹿為馬」的本事。以立委質詢行政院官員是「上對下關係說」為例,迄今藍營大咖還在無所不用其極硬拗,但即使黨國威權體制的特定大法官,敢有這樣的「獨特見解」嗎?當年的趙高可以威逼周邊的拍馬屁者睜眼說瞎話,現代的「孤臣孽子」,真的有能耐讓高水準選民認同新國會「上天下地唯我獨尊」?

[caption id="attachment_54774" align="alignnone" width="970"] 翁曉玲認為立委質詢行政首長是上對下的關係/擷自電視畫面[/caption]

最近檢廉大力偵辦的國民黨三連霸議員陳重文護航廠商,施壓台北市警局抬高監視系統傳輸網路服務費的貪瀆弊案,相關經費總額為5.5億元,市警局比價後砍了9000萬,當弊案驚爆時,陳重文高喊:「政治迫害、司法追殺」云云。民意代表監督政府預算是天經地義,陳重文卻濫權威逼市警局耗費更多公帑,確實該接受法律制裁,但類似的操作,國民黨主政的台北市該法辦,立法院如果有藍委「橫柴櫸入灶」,要求民進黨買單,難道就能無法無天嗎?
  
親綠政論咖指出,花蓮王傅崑萁大力推動,立法院長韓國瑜、副院長江啟臣領銜連署的超過兆元的貫穿中央山脈、環島高鐵法案,就是典型的威逼政府擴增預算的操作,難道高舉「福國利民」大旗,就可無限上綱、勇往直前?「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國道6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是否違憲,柯建銘說了不算,難道朱立倫說了算?立法權干預、破壞行政權的分際在那裡?難道立法院那些法學博士,比大法官有更大的裁量、認定權限?立法院只要制定「大法官行為法」,就能「指鹿為馬」?果真如此嗎?
  
3月20日「鏡新聞」公佈一份政經民調顯示,藍綠白三黨立委上任一個多月來表現,民眾黨立委不滿意度為46.7%,滿意度僅34.2%,國民黨立委不滿意度45.9%,滿意度36.8%,民進黨立法委員不滿意度42.3%,滿意度42.3%。上述數據對照國會立委聲量排行榜,不難窺見高聲量不等於高聲望,相關的藍、白指標性立委,除了韓國瑜鹹魚翻身,正能量豐沛、充滿外,其他特定人負面聲量爆棚,未來禍福難料。
  
再以藍、白立委強推的總統赴國會報告,並接受即問即答的擴權操作為例,立法院秘書長周萬來在書面專題報告指出,立委的提案「與憲法條文用語不同」,他同時羅列美國、法國等民主國家案例,並對照立院、國民大會的制度比較強調,「均無質詢總統或採即問即答的形式」云云,顯然在相關戰鬥藍和咆哮白立委心目中,「藍白合」的絕對多數足以碾壓綠營,透過多數決作成決議或貫徹他們的共同意志,鼓動民粹風潮,但他們逞一時之快,真的能獲得「得道多助失道亡」的標竿能量嗎?
  
政論節目老臉孔的親藍政論咖指出,對國會亂象的批評攻訐,論猛烈、惡毒程度,網路酸民指摘對象似乎砲火大多對準民眾黨,如他們認為黃國昌打著本土反本土,跟親中的藍委沆瀣一氣,恰似傻藍一個,而黃珊珊更莫名其妙,她哥哥黃曙光不斷被戰鬥藍獵巫、炎上,她還不時跟著藍委節奏跳舞云云,淪為是非不分的幫派小弟,藍、白陣營第一時間也在網路上反擊強調,這是綠營側翼的挑撥分化和帶風向云云。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陳重文弊案爆發前,曾在議會提案將擋預算的官員,送廉政單位究責,如今立法院新國會,也有類似狀況,如藍委王育敏、馬文君坐上委員會召委主席台,也是火力爆棚,外界頗有嫌犯坐在廟堂大位上,審判追緝者、受害者、無辜者的聯想和無奈觀感,這種荒謬亂象,法辦了陳重文,真的就能開啟新政治、新氣象嗎?
  
偶然看見一則修身俚語:「別人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種荷花,種了荷花採蓮藕,採了蓮藕賣錢花」,如果世道真的如此,粉紅超跑也愈來愈靈驗,或恐最近一直被藍白扔泥巴的柯建銘,很快就會成為台灣首富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