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王惠珀感懷隨筆》從蘇丹紅談起 - 談人吃東西的智慧

優傳媒/ 2024.03.22 05:36

為母則強,舔犢情深乃世間最美風景,你要傷犢,母雞會跟你拼命。為政者沒有以舔犢心態治國,讓食安風暴一再發生,其來有自。

 

作者/王惠珀

 

《前言:系統性事件知多少?》

行政院長最近說了,蘇丹紅事件是系統性的食安風暴,因為廠商用工業級蘇丹紅權充食品級調味料上市。

 

其實,藥食品的系統性風險不只蘇丹紅一件,前不久總統才說:「…你可以選擇不吃萊豬」,衛福部長也以政策落實施打高端疫苗。

 

其實,服用藥食品是既簡單又實際的生活哲學,只要我們願意在「為母則強」的心態上做邏輯思考,就知道食安風暴的問題出在哪裡了。

 

優良製造規範 (GMP)是體系管理,不是產品認證。食品如果跟藥品一樣落實GMP規範,就不會一再出現食安風暴了。

 

《人吃東西的思維》

文明社會追求消費者保護,須建構預防風險的環境,因此必要的思考邏輯是:(1)身體不會區分藥、食品,對藥食產品的品質要求,不應有雙重標準;(2)藥食品是「產品」,「服用藥食品」是行為,將這兩件事混為一談,邏輯不對;(3)在乎「藥食品與身體的夥伴關係」才能預防風險;(4)產品的品質是風險的來源之一,例如我不會用工業級食鹽來做菜;(5)為政者要有合乎邏輯的品質管理,才能避免系統性風險的產生;(6)政府仍停留在產品管理,忽視了「建構預防風險環境」的思維,是造成系統性風險的根本原因。

 

民以食為天。請問政府以及消費者,可有以上的邏輯思辯的習慣?  

 

《保障藥食產品品質的就源管理》

GMP是藥廠建立優良製造規範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再由國家認證,以保障其製造環境之軟硬體的品質,我國1980年代就在推行GMP。合乎邏輯的思考是,GMP都實施了,那麼藥廠違反GMP所做的產品,就是劣藥。

 

回想2004年筆者擔任衛生署藥政處長時,對違反GMP之藥廠所生產的藥品,應以偽/劣/禁藥列管,因此提出「藥事法」修法,將罰從6-30萬提高到500~2500萬,外加負責人以7~10年刑事論處。國內藥廠因此淘汰了300多家,進口藥廠也從1300家淘汰到剩下680家,往後二十年鮮有藥廠違背GMP的事件發生。

 

2002~2004年偽禁劣藥起訴案件統計(2004年通過增修藥事法,偽禁劣藥列入刑罰條款)。

 

當時的食品、健康食品及中藥管理仍停留在產品認證,卻冠以食品GMP標章的管理,裁罰也留在6到30萬。

 

怎麼會有來自同一個食品廠的「一鍋端」,會製造出17個有GMP的產品,其他的則不是GMP? 從這裡可以看出衛生行政的盲點,在於政府不懂「人吃東西」四個字,用不一樣的標準(西藥跳高欄,食品跳低欄)在做「東西」的切割管理。

 

身體不會分食品、藥品,食品管理的邏輯應比照藥品。

 

以人口、族群及使用的機率來說,服用食品對消費者造成風險的格局遠大於藥品,吃了品質不符GMP的偽劣食品,難道不應該與藥品有一致的罰則? 

 

思考藥食品與身體的夥伴關係才是正途,只談產品科學,無法讓台灣成為文明國家,甚至會害慘台灣。

 

食品自主管理以及食品GMP標章,是阿扁執政時期(2000年)制定的政策。以不合邏輯的理念切割管理,造成藥品、食品各行其是,是施政盲點造成食安危機。掛羊頭賣狗肉的食安管理,問題大到成為扳倒馬英九執政的最後一根稻草。

 

以切割的理念管理藥食品,不合邏輯,而且害慘台灣。

 

在「人吃東西」這件事上,我的邏輯很清晰:(1)「人」是主詞,「東西」是受詞;(2)思維影響施政,政府有責任維護「東西」交易之程序正義以保障「人」權;(3)捨「人」捨「吃」,拿受詞當主詞,拿人民身體拼「東西」的經濟,是不道德的施政。

 

一國多制下,藥、食品的管理有不一樣的品質標準,一旦出事,罰則也一國兩制。試想,廠商無能力製造威而鋼「藥品」,就請藝人代言火鳥咖啡食品(咖啡加威而鋼)。廠商拿不到減肥藥許可證,就在健康食品裡添加減肥藥類似物,罰則很輕,何樂不為? 

 

身體不會一國兩制,你瞭解國家怎樣在照顧你了嗎? (即將執政的,不能這樣玩政治,聯合報20160107)

 

《食藥署組織法的盲點》

我國食藥署及中醫藥司以兩套體系分別管理西藥及中藥,包括:(1)兩套許可證核證體系、(2)兩套臨床試驗標準、(3)兩套GMP,還有(4)兩套不良反應通報系統。藥政一國兩制,正在製造人民身體體系的風險(造病)以及社會體系的風險(藥物流行病學)。

 

食藥署組織草案是2004年筆者主導草擬的,將所有藥品、食品歸列食藥署管。但2009年公告的組織法卻是食藥署掌理「所有藥品食品」,中醫藥司掌理「中藥」。換句話說,中藥不是藥,但由中醫藥司核給藥品許可證,這是哪門子的邏輯?

 

親愛的消費者,請用你的膝蓋去想,身體好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公司,一個體系。一個國家兩個總統,行得通嗎? 一個公司兩套人事,兩套會計,兩套管理,行得通嗎?一個家庭兩個女主人,行得通嗎?國家用一國兩制在管理藥、食品,會讓魔鬼藏在你的身體,製造「1+1>2」的風險。

 

生命科學該探討及評估的,是外來藥食品與身體(好或壞的)夥伴關係。

 

《結論:身體最誠實》

如果國家不落實消費者保護,政府不建構低風險的藥食環境,企業不重視社會責任,消費者不在乎自身風險,台灣只是個提供弱肉強食平台,製造低階知識高階消費的市場經濟社會而已。不管怎麼說,身體最誠實,傷了就是傷了。

 

不合邏輯的思維,帶出身體一國兩(多)制的法規及管理雙標,製造出食安問題是現在進行式,而問題產生的速度則遠快於政府解決問題的能力,行政院長一席「蘇丹紅是系統性問題」,反映的是台灣人活得真辛苦。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其在《優傳媒》所撰專欄,榮獲第20屆卓越《新聞評論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