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乾耳垢、溼耳垢有什麼差?清潔錯誤不只栓塞還形成腫瘤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4.03.21 01:00

不論洗澡完、泡溫泉結束,不少民眾習慣拿棉花棒掏耳朵,小心不正確的挖耳朵造成更多問題,耳鼻喉科醫師提醒常見兩種掏耳引發的問題,「一種是耳垢堆積往內推擠造成耳垢栓塞,另一種則是因為過度清潔造成慢性外耳發炎。」

耳屎不清理也會自行向外排出

人體的耳垢分為兩種,也是民眾熟知「濕耳」與「乾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解釋:「乾耳垢通常肉眼看得到,較容易將它夾起來,而濕耳垢相對黏稠比較難清理,主要是外耳道上腺體的分泌物所形成。」

重要的是,不論是「濕耳」或「乾耳」耳垢處要是在人體耳道最內層表皮的皮屑,在正常狀況下耳屎會自己排出,但民眾總有自行清潔耳朵的習慣,偏偏清潔的方式不正確下,延伸更多問題,最常見就是耳道栓塞。

棉花棒非合適清耳朵!這一族群最容易出現耳垢

余育霖提到:「人的耳道雖然蠻小,棉花棒與耳道大小差不多,民眾喜歡用棉花棒清潔,卻不一定有辦法把耳屎直接拉出來,反而將耳屎往內推,越堆越紮實更沒有辦法把耳屎給清出來。不建議病患使用棉花棒去掏耳朵,若真的想掏耳『耳耙子』相對是比較好使用的器具。

尤其多數人清潔耳朵時,都是單純憑感覺,雖然會挖出一些耳垢,但大部分的耳垢都會被推到更裡面,讓耳垢更不容易自然掉落。若真的想清潔不妨請家人協助,或是到坊間采耳、甚至耳鼻喉科醫師在看得到的狀況下協助清理,但其實耳垢多數都會隨著時間掉出來,不需要特別清理。

照片檔 ID:1055649662

特別有一大族群容易出現耳道栓塞的狀況,在有些年長者身上,曾經動過耳朵手術,過往手術對耳道破壞性,導致耳朵黏膜修復能力沒有很好,容易反覆出現耳垢,這時候就需要定期回來清耳垢。 

另外,耳垢若反覆堆積也可能形成腫瘤,又被稱作「耵聹腫瘤」,主要是長期將耳垢把它往內推,耳垢變得紮實、很硬,反而壓破到骨頭造成凹槽,這時凹槽處有可能就容易再產生更多耳屎,變成再一次循環,但這樣狀況在臨床上極為少見。

過度清潔耳垢也不好!游泳耳需要定期清耳朵

耳垢如同皮膚一樣每天都會新陳代,耳朵也千萬別過度清潔,耳道上面需要一個保護層,余育霖分享:「有些病患要求將耳垢清得一乾二淨,但其實這就是慢慢汰換的過程,若是過度清潔反而出現傷口會癢,癢又想掏耳朵,掏耳之後又受傷變成一個惡性循環,造成慢性外耳炎。」

但許多游泳池、溫泉都會擺設棉花棒,其實並非鼓勵民眾要掏耳朵,擺棉花棒目的是讓耳朵進水時可以用棉花棒吸,余育霖解釋:「對除非感覺到耳朵裡面有水,聲音變得很悶、講話好像有回音,這時才需要使用棉花棒。」

余育霖說:「如果平常真的有一些水進去,並沒有完全塞住,不完全一定要清理。但定期有習慣游泳的民眾則要注意,因為常泡水讓耳道裡面的骨質增生,耳垢排除的功能就會相對比較差,出現所謂『游泳耳』就會需要醫師來協助進行耳朵清理。

半年清潔一次!避免耳道栓塞

究竟耳垢堆積會不會讓聽力產生影響?余育霖認為:「耳屎會讓人聽聲音感覺起來悶悶的,但不至於讓聲音差很多。常見有些病患戴助聽器,反應怎麼最近好像聽不到,懷疑是不是因為耳屎塞住。事實上,是耳垢卡住導致戴的助聽器密合度不好,才導致助聽器的效果不佳。」

民眾到底該怎麼維持良好的清潔耳朵的習慣?余育霖建議:「若食指進得去的地方可以清潔,當食指都進不去時就不要處理,若耳屎真的很多的民眾,則可以固定每半年、一年去清理,如同去洗牙概念,可以請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清理,若嚴重到已耳道栓塞則及早清理乾淨,並不需要額外的治療。」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延伸閱讀:

耳朵很癢先別挖!耳科醫師教一招改善搔癢、保持聽力

別用棉籤掏耳!錯誤使用反耳垢栓塞、腦部感染 想挖耳朵這樣做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