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北慈以微型心室輔助器救命 心衰休克新契機

慈善新聞網/ 2024.03.21 09:06

裝置Impella須在複合式手術室內,透過X光以及經食道超音波導引。

  76歲的許先生日前因急性心肌梗塞併嚴重心臟衰竭與休克,緊急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救治,醫護團隊給予抗凝血劑,並第一時間入心導管室診斷為三條血管阻塞的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經裝置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輔助心臟跳動並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預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然而嚴重的急性心肌缺血使許先生心臟收縮功能非常差,考量緊急手術風險極高且加重心臟負擔,徐展陽醫師帶領團隊在術中一併裝置「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術後許先生的心臟在此微型心室輔助之下獲得充分支持,先前缺血的心肌得以在良好氧合供應下逐步恢復功能,術後第三天就移除呼吸器,積極進行床邊復健,術後第七天心臟功能恢復,順利於先前的微創傷口移除輔助器,轉至普通病房復健後出院。

  微型心室輔助器(以下簡稱Impella)是新型也是目前體積最小的心臟幫浦,可提供急性心臟衰竭患者的心室輔助。徐展陽醫師說明,目前臨床運用在心因性休克患者的機械輔助灌流裝置,耳熟能詳的包括短期的主動脈幫浦、葉克膜體外心肺支持系統以及中長期置入體內的心室輔助器等。葉克膜常用於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急性心衰休克患者,可在最危急時迅速裝機並建立體外支持心肺循環;而當心臟功能無法恢復,則進一步銜接至中長期的體內心室輔助器,用於等待心臟移植。而Impella是種嶄新的微型輔助器,為一軸型微小驅動馬達,可由經皮穿刺股動脈或透過右鎖骨下的微小切口,由右鎖骨下動脈植入,提供高風險心導管治療、心臟手術後的短暫心臟衰竭穩定的血液循環支持。

許先生冠狀動脈多處狹窄。

  徐展陽醫師解釋,醫師可利用Impella其微小、軸型的特性,在複合式手術室透過X光以及經食道超音波導引之下,直接穿過主動脈瓣,深入左心室進行血液抽吸減壓,再由馬達遠端灌流入升主動脈直至全身;而傳統葉克膜系統是經由鼠蹊部逆向灌流,若病人心臟功能非常差,會與心臟原有血流對抗產生阻力,很可能造成心臟腫大、嚴重肺水腫、產生泡沫血痰、下肢缺血壞死等全身併發症。因此Impella系統的裝置,不但符合生理學,更因為避免鼠蹊部的介入,讓病患能在心臟手術後得以迅速拔除呼吸管、在心室輔助下積極下床走動復健,慢慢調降支持力度直至拔除,可避免長期臥床插管帶來的併發症。

  徐展陽醫師補充說明,Impella的角色仍和葉克膜一樣,定位為暫時的心室輔助系統,若因心臟衰竭嚴重、心肌無法恢復,仍需考慮進一步裝置中長期體內心室輔助器,邁向移植之路。且並非所有病人都能使用Impella,凡心臟換過金屬瓣膜、存在心室內血栓、或同時併有呼吸窘迫、缺氧的患者均不宜使用。徐展陽醫師表示,醫療日益進步,救命儀器也不斷創新,嚴重心因性休克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因此越來越高,且預後優於過往,但民眾仍須注重日常身體保養,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防患未然。

徐展陽醫師看診示意照。

撰文/廖唯晴;攝影/盧義泓、范宇宏、台北慈濟醫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