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正好提供兩岸進一步思考「深化實驗」的機會。大陸仍在「訓政」期間的政府強大優響力,反而有可能成為一種微妙的實驗變項。兩岸擁有共同的一位國父,期望台陸共創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改善人類行為的科學程序」,則世界大同有望。(圖/取自網路)
作者/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
國父植樹節悄悄過去了,正如他默默灑下的「軍政-訓政-憲政,國家階段式發展」的種子,如今已成巨樹,我們享受庇蔭而不自知。
很少人注意到,在人類史上,台灣在由威權體制進入憲政初步的那一天,是唯一沒有流一滴血,且歡欣鼓舞的國家。
當前所有的先進國家,全部都被動經過軍訓憲3階段,獨有台灣率先主動經營這3階段,所以社會成本最低,對人民福祉最大。
而在「台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的默默合作中,實驗主體就是「國家階段式發展」,雙方如果能夠體會世界唯一「真實人類行為實驗室」的存在,珍惜至今合作成果,兩岸還有許多待檢定的制度假設,與追求人類共同福祉的機會。
國父是位政治實踐家,語言淺白、文字精簡,因此不被當前仍具宗教色彩的政治學界認為是學者。但也因為國父是位政治實踐家,所以他能一舉統合了英法美3國的政治學開拓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鳩、拉實威(Harold D. Lasswell)的觀照,尤其是發現了「訓政」的重要性。
憲政門檻高•訓政循序進
管制制度與自由制度不是2定點,是一條軸線的兩端,這兩端也可稱為帝治與民治、獨裁與民主、軍政與憲政。
右側的門檻很高,包括經濟、教育與公民素質,無法一蹴而幾。人類爲了由左側走向右側,需要超過中點的時間,歐洲花了400年,美國200年,日本100年,過程中犧牲的生命以百萬計。「阿拉伯之春」興起至今已1/4 個世紀,各方還在互殺,人民還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台灣在光復後只用了40~50年,便走過了中點,來到憲政初步。就是採用了「軍訓政-國家階段發展」,經過主動「訓政」,以和平的方式漸進提升人民的權利與福祉。
政治制度與利益分配的組合狀態
「訓政」是一種整合「政治制度(洛克、孟德斯鳩)」與「政治=利益分配(拉實威)」組合狀態的概念,就是仍有強人,尚未完全還政於民,但國家目標已經包括了分配人民利益。
「軍政」或皇朝,國家的利益全部屬於皇帝1人、極少數皇親貴族、或相對少數的特權階級組織。而能夠維持「軍政」或皇朝的原因,是全國由大多數的貧民、愚民所組成。
「憲政」必須經由「民約(洛克)」、一般稱民主,與「三權分立(孟德斯鳩)」、即法治一起來達成。
但這2項與經濟、教育不可切割。憲政必須在人口結構以中產階級為主、且具公民文化素養才能支撐,而中產階級為主的社會也必定傾向憲政,兩者互為因果。
「突然民主」歷史證明必是慘劇!貧富懸殊國家搞突然民主更是大災難,歷史由第一個民主國法國開始證明,德國經驗最慘,歷南美、東南亞、阿拉伯、俄羅斯等,無一例外。
「訓政」是即使已經出現民選的立法機關,仍然存在強人,其意志超過民選機關。
全球憲政國家,都經過漫長的被動「訓政」,早期自然產生的中產階級仍然必須和強人不斷鬥爭,甚至不斷復辟與革命,在鮮血中前進。
訓政:經濟、教育、軍隊國家化
國父設計的主動「訓政」就是強調全民福祉優先於個人權力,由一個強大的政府對人民進行教育訓練,在此階段完成土地改革、經濟建設與地方自治。擔任主導的政府,目標是先追求經濟自由化,再經由全民教育,邁向政治自由化。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稱之大有為政府,也可以稱為威權政府。
另外,我補充發現,一定要在訓政期間徹底杜絕軍人干政的可能性,完成軍隊國家化。亞洲第一個號稱立憲的國家是泰國,至今仍然只能算訓政國家,就是因為軍隊并未澈底國家化。
土改→製造→資訊→金融?
台灣在光復後成為主動「訓政」的先導實驗者,有過4次充滿創新的經濟發展,同時,在早期財政極困難下,仍然發展國民教育,並實施地方自治。
台灣的4次經濟發展與飛躍,第一次是台灣光復後將原來只提供殖民者原物料的農奴型經濟,經由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的落實,創造了人類史上第一次兼顧佃農與地主利益、更沒有流一滴血的土地改革,同時解決了農業與階級問題。
第二次是發明加工出口區,先有了勞力密集產業,加上後續的十大建設與各種基礎建設,成為傳統工業的世界級工廠,為創造世界經濟奇蹟、亞洲四小龍之首奠定基礎。
第三次更大膽的率先進入資訊工業,發展智慧產業,加上光復後推動教育的人才收成,在搶天時與人和的先機下,台灣一度竟成為世界第三大資訊國!
台灣的創新快車不停,更體會到台灣經濟的下一波在:金融、財務、管理、服務、媒體,所以在1995年提出了「發展台灣成亞太營運中心計畫」,預訂在2000年啟動,將台灣的經濟體質由小龍再升級為巨龍。那時,大陸經濟發展還在育苗階段。
台灣在2000年政黨輪替,來到重要抉擇十字路口。不幸陳水扁經濟建設遲緩,意識型態鬥爭上揚,亞太營運中心胎死腹中。
台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
在訓政期間,兩蔣尤其表現了軍隊國家化的誠意實踐。
1996年李登輝以人民直選擔任中華民國總統,成為人類史上第1個由集中體制轉為民主體制、因為經由主動訓政而憲政的和平轉型國家。
台灣一直在扮演大中華的實驗區,沒有台灣的成功,鄧小平斷不敢改革開放,實質放棄共產主義,而能成就今日崛起榮景。而當前大陸在經濟的成就,也因為正在經過主動「訓政」階段。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優越論」就是「訓政」的同義詞。
我們應該如何評價「訓政」?應從一個廣闊的時空來看。有人以今天眼光,認為訓政期間政府的管制太多,甚至可以指責為罪惡;但比較沒有經過主動訓政、長期革命與鬥爭的國家,我們實在非常幸運。
大陸幅員廣大、人口眾多,訓政期間難免會拖更久,但當中產階級為主,人類天性在衣食足後,一定會追求自我實現,不需要、也不應該由外力驅動,大陸人民會自然啟動憲政追求,也同樣將面對台灣發生過的問題。此一議題,未來可另文申述。
大陸訓政已經實施30年,超過1世代,且經濟教育有確實札根,人民一定會自己向前走!只是時間問題。
台灣人民應該最瞭解,實驗者與擴大者要更互相合作!
請記住經國先生的提醒:兩岸人民一定會找到共同生活方式。
請記住小平先生的提醒:不要急!屆時不會有問題。
一位國父•多個合作項目
蔣經國總統解嚴之後,馬英九總統卸任之前,兩岸曾有長期合作互惠的經驗。經過無謂波折的8年,我們希望盡快恢復正常。
大陸這幾年也在轉型,出現許多現象,其實正好提供兩岸進一步思考「深化實驗」的機會。大陸仍在「訓政」期間的政府強大優響力,反而有可能成為一種微妙的實驗變項。
譬如「螞蟻金服」事件,確實有可能造成不勞而獲式的大眾資產重分配。而其提供的個人理財槓桿,一定產生利弊互見的效果,但到底利弊哪一方比較明顯?有無可維繫最適運作的制度?不實驗、不檢定,均不會知道真正答案。
大陸當前提出的「共同富裕」,立意雖好,但會使先進國家產生困惑與疑慮。所以,與其阻擋「螞蟻金服」等新商業模式,不如移來台灣先實驗。既然大陸的經濟特區,就是台灣加工出口區實驗成果,搬去擴大應用,為何不可開更多合作實驗項目?
又如,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有下降趨勢,而台灣在1995年就提出了「發展國際金融中心計畫」,且有過5年準備。台灣為何不可腹案重提,成為兩岸的共同國際金融中心?
兩岸擁有共同的一位國父,我們應期待共同達成國家階段式發展。
期望台陸共創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改善人類行為的科學程序」,則世界大同有望。
(本文與《風傳媒》同步刊出)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